工业云

智能制造变轨线 四川制造!全球首颗在轨AI超分商业卫星发射成功

小编 2025-04-02 工业云 23 0

四川制造!全球首颗在轨AI超分商业卫星发射成功

人民网成都2月4日电 (记者刘海天)2月3日,我国成功进行一箭9星海上发射。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广东阳江附近海域使用捷龙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将9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9颗卫星里,包含国星宇航生产的3颗——“蓉漂号”(星时代-18)、星移联信首星(星时代-19)、四川卫视“花开天下号”(星时代-20)三型卫星。其中,“蓉漂号”为全球首颗在轨AI超分商业卫星。

海上发射场景。国星宇航供图

遥测卫星状态正常。国星宇航供图

据介绍,本次“一箭三型”卫星发射是国星宇航2024年首次卫星发射任务,也是其第13次太空任务。这标志着公司完成多点技术协同攻关、多型卫星并行研制、低成本批量化制造等系列里程碑进展,领跑于商业航天新时代。

自带“智脑” “蓉漂号”试验通感算一体化

国星宇航的张岚介绍,本次发射的“蓉漂号”卫星是一颗通感算一体新型组网卫星,搭载了国星宇航自主研发的第六代“卫星智脑”系统,入轨后将开展面向未来通信网络的通感融合AI算法和通遥一体平台能力的在轨验证。

所谓通感算一体新型组网卫星,是指“蓉漂号”在搭载了高分辨率可见光遥感相机、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通信试验载荷等传统载荷的基础上,还搭载了国星宇航自主研发的AI数字基带载荷等AI载荷,给卫星装上了“智慧的大脑”。

海上发射。国星宇航供图

这种“智慧”,首先体现在让卫星像人一样具备“自主性”。传统的遥感卫星任务链周期,是“卫星数据回传——地面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规划下一次的卫星成像任务——指令上注”。拥有“卫星智脑”的“蓉漂号”,能直接在星上对传统相机影像、通信载荷采集的数据进行智能分析、自主任务规划,大大缩短了任务链条,提升了作业效率和卫星效能。

“蓉漂号”(星时代—18)。国星宇航供图

从2018年5月成立至今,不到6年的时间里,国星宇航始终坚持“规划一代、研发一代、装备一代”的节奏,已完成第6代“卫星智脑”的研发和装备。“蓉漂号”卫星是国星宇航不断集聚“蓉漂”人才、勇攀科技高峰,助力人才和城市、智力和产业双向奔赴、高效耦合的缩影。

全球首颗在轨AI超分商业卫星

“卫星智脑”系统除了“自主性”,还有“成长性”。通过星地协同,国星宇航先在地面进行算法模型训练,再将“学有所成”的模型算法装备到卫星上,让在轨的卫星和星座具备自适应的学习能力,可以大幅节省未来巨型星座组网的硬件成本,降低组网门槛、提升组网效率。以本次发射的“蓉漂号”卫星为例,通过加载或在轨重构训练好的图像超分算法,在现有硬件基础上,能在太空直接实现获得2倍甚至4倍的性能提升。

与此同时,“卫星智脑”结合增程式高比冲霍尔电推推进系统,使卫星实现在太空轨道的“自动驾驶”,具备在太阳同步轨道、天回归轨道及超低轨轨道等多种轨道的智能变轨机动能力,能够快速响应监管下的各类突发需求,大大提升单星在轨综合效用。

卫星在轨运行。国星宇航供图

国星向上!全力抢抓商业航天发展历史新机遇

本次“一箭三型”发射任务中的另外2颗卫星,由国星宇航与用户联合研制。

其中,星移联信首星(星时代-19)是由北京星移联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国星宇航联合研制的高分辨遥感卫星,搭载高分辨率遥感相机[天辅高分(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制]、星载基站设备、在轨可视化卫星区块链存证系统等载荷,主要用于提供高效智能的高分辨率光学遥感服务,入轨后将验证基于3GPP 5G NTN(R17)标准体制协议的星载基站功能。四川卫视“花开天下号”(星时代-20)卫星是由氦星光联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国星宇航联合研制的遥感与空间新技术试验卫星,搭载星光相机、在轨可视化卫星区块链存证系统及激光通信载荷,主要用于城市区域级夜光数据获取、区块链在轨可视化存证、星地高速激光通信等空间新技术验证。该卫星从设计到出厂不到100天,创下国星宇航卫星交付的新纪录。

目前,国星宇航已经形成成熟的卫星平台型谱——低成本快速响应平台(ADASAT-50Ⅰ.Ⅱ)、高效能AI星座组网平台(ADASAT-100)、通感算一体化AI互联卫星平台(ADASAT-300),以及创新设计、自主研发、自研算法的通感融合处理AI系列载荷、区块链载荷产品。公司在成都、上海分别建设了先进卫星总体设计和载荷研发中心,在深圳、成都、泰安、嘉兴等地布局了新一代卫星智能AIT中心,已具备国内领先的商业卫星设计研发及批产交付能力。

“国星宇航将始终秉持‘和祖国在一起’的核心价值观,坚守科技报国的初心,不负时代机遇,推动行业发展,为建设航天强国贡献国星力量。”张岚表示。

可跨国变轨高铁:搭载多项“青岛智造”

■上图:中车四方所变轨距技术产品填补了国内变轨距技术空白。 中车四方所供图

■左图:基于5G和Wi-Fi双通道的车地视频无线回传系统。 中车四方所供图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通讯员 赵 鹏 王心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时速400公里可变轨高速动车组于21日在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下线。这一标志着新时代我国高速铁路装备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藏”有多项“青岛智造”的核心技术。在研发过程中,面临地面自动变轨距、随动变轨距基础制动装置、智能旅客服务等技术创新点和难点,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积极参与,开展技术创新和自主研发,为该列车提供了变轨距转向架地面变轨装置、智能旅客信息服务系统、变轨距制动装置、电气设备、钩缓装置、撒砂和踏面清扫等设备产品。

国内首创可变轨距制动夹钳单元

目前,全球有多种轨距标准,普通列车在不同轨距的国家间从事跨国铁路运输时需要在过境前更换列车转向架,过程中会耗费较多的时间和成本。可变轨距转向架是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高速动车组的核心系统。而基础制动装置作为转向架重要部件,需要跟随轮对内侧距变化进行适应性位移调整,是可变轨距转向架技术树中的重要创新项点。中车四方所自主研发的UC8-F型随动式可变轨距制动夹钳单元为国内首创,产品可满足准轨—宽轨、准轨—米轨等不同轨距变换使用要求,创新解决了变轨距识别、变轨距随动及限位锁止等多项关键核心技术,能够适应高速、高寒使用工况,该型制动夹钳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体积小,适应性强,结构简单可靠易维护。目前,随动式可变轨距制动夹钳单元已在中车长客时速400公里变轨距转向架上完成了装车及变轨距功能试验,后续将进一步协同开展整车试验。

首次装车应用耳障乘客助听系统

自动轨距调整是时速400公里可变轨距高速动车组最大的技术突破和特点,存在较大的技术难度,中车四方所在无冲击承载转换、耐低温、智能监测等技术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列车可在变轨距转向架地面变轨距装置之上,通过承载转换、横向对中、定位、变轨、锁紧等十余个关键动作实现快速变轨距。跨轨距不停车、10秒内完成不同轨距间的快速通行、可替代目前换转向架或换车的方式,中车四方所变轨距技术产品也填补了国内变轨距技术空白。

在攻克了一系列自动变轨距功能相关的技术难点后,中车四方所还为该型动车组研制了智能旅客信息服务系统,为旅客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高端服务。其中,基于卫星和4G/5G的宽带移动卫星通讯系统,利用卫星通信技术,可满足列车高速运行时,内外网资源的高可靠访问和电视直播功能。基于5G和Wi-Fi双通道的车地视频无线回传系统,可捕捉自动变轨过程捕捉并传回车上,实时监控,发现隐患,确保安全。车厢视频智能分析系统,可以筛查敏感人员、精确物品定位、发现异常聚集,确保行车安全。耳障乘客助听系统,能够帮助听力不便的乘客在车内清晰识别列车广播信息,该系统在国内动车组上属于首次装车应用,充分体现了智慧列车的人文关怀。

来源: 青岛日报

相关问答

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5月8日成功返回地面,它在太空完成了哪些工作?

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首次发射在轨运行试验工作已经完美落幕,5月8日下午新飞船谁演唱准确着陆东风着陆场,但是细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该飞船当时的外表“不怎么好...

航天飞机是怎样实现与空间站对接的?

接着,通过变轨使其进入与目标航天器高度基本一致的轨道,并与目标航天器建立通信关系;接着,追踪航天器调整自己与目标航天器的相对距离和姿态,向目标航天器...

不同轨道飞船对接原理和过程?

追踪飞行器首先捕获目标飞行器的对接轴,当对接轴线不沿轨道飞行方向时,要求追踪飞行器在轨道平面外进行绕飞机动,以进入对接走廊,此时两个飞行器之间的距离约...

8月3日,星期一,大盘强力拉升,牛市回来了吗,明天怎么走?

牛市就没有离开过,只是大部分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心里的牛市是哪一头,所以才会人云亦云,才会不知所措。有些短线的投资者认为涨1000点就是牛市,跌300点~500...

听说现在研究出来的枪,子弹能拐弯是真的吗,你见过或者听说过没有?

莫非您说的是枪抖术?开枪的瞬间,用手腕高速的抖动达到的效果!哈哈!开个玩笑!二战那会德国就有枪管弯曲的枪,只不过精准度差远了,更别提射程了!随着...这种特...

《三体》中的空间曲率发动机,在理论上能成立吗?

从地球飞往月球尚需变轨,要在星际间航行,空间曲率发动机怎么能满足各天体间各星系间若干天体不同的空间门曲率呢?所以呀,科幻就是科幻,而不是科普。也许若...

世界上最硬核的游戏是哪款?

推荐硬核现代海军潜艇模拟游戏《危险水域》《危险水域》DangerousWaters是由Sonalysts公司开发制作的模拟战争类游戏,该作品将会允许玩家对于作战单位进行全...

地铁最后的曙光轨道车怎么换轨道?

地铁最后的曙光轨道车使用电力驱动,在需要换轨时,先将车辆的电动转向机构控制电机转动,使车辆前轮的转向架远离轨道,然后由车辆的电动推进机构控制电机对车轮...

美国1965年发射的卫星在失联50年后再次向地球发送信号,这是什么原因呢?

美国1965年发射的卫星在失联50年后再次向地球发送信号,这是什么原因呢?2012年12月18日,英国康沃尔郡一名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菲尔·威廉姆斯在一次例行的近地轨...

你认为中国在科技领域最先进的产品有哪些?

8.其它技术,如无人机技术、移动支付技术、5G技术、重型起重设备制造技术、造船技术和架桥技术、新能源汽车、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俗称天眼)等也处于世界前...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