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云

推进智能化制造 多措并举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小编 2024-11-24 工业云 23 0

多措并举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快速发展

作者:郧彦辉(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先进制造业中心智能制造研究室主任)

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代表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方向。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是构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举措。随着智能制造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在消费升级、要素成本上升、资源约束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企业对智能制造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快智能化变革已成为产业界的共识。

近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不断深度融合,我国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重点领域转型升级取得一定成效,制造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截止到2021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5.3%,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达到74.7%。初步建成一批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涌现出一批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二是智能装备供给能力不断提升。我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满足率超过50%,主营业务超过10亿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达40余家。如,2016-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从7.2万台增长到23.7万台。三是标准和支撑体系不断完善。我国不仅初步建立起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构建了国际先行的标准,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与合作。“十三五”期间,我国已经发布285项国家标准,在石化、船舶、建材等14个行业建立了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主导制定智能制造国际标准42项。人才、财税、金融等措施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与此同时,我国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智能制造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存在缺失,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制造发展阶段上参差不齐,许多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起步阶段;智能装备、系统解决方案供给与市场需求的适配性不高,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装备等供给能力仍需加强;等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智能制造的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也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动装备数字化,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未来,我国将多措并举,持续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布局数字基础设施,筑牢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底基。数字基础设施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石,应推进形成以新一代通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和算力设施为核心、以融合基础设施为突破的新型数字基础体系,适度超前布局下一代智能设施体系,赋能智能制造。一是根据制造业生产发展需求,以应用为牵引,推进具有安全、泛在、高速等特征的物联网、千兆光纤网、5G、IPv6+等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合理布局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多元化、智能化的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大型数据中心有序建设,升级改造小型数据中心,丰富应用场景,促进数字基础设施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智能制造核心能力。基础技术、先进工艺技术、共性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是驱动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力量,应进一步增强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提升动力支撑。一是聚焦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制造全过程,研发设计仿真、协同优化等基础技术,突破精密加工、近净成形等先进工艺技术,攻克智能感知、高性能控制、人机协作、识别等共性技术,研发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二是围绕关键领域,支持创新载体建设。聚焦智能传感、控制系统等领域,整合资源力量建设智能制造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鼓励研发机构加强资源共享,开展协同创新。

提升智能装备、系统解决方案供给能力,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智能装备、系统解决方案是优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动力。一是加大高档数控机床、激光与增材制造装备、协作机器人等新型装备的研发力度,在生物医药、石化、电子信息、食品、汽车、智能家电等重点领域加强示范应用,通过示范工厂的建设带动智能装备的发展。二是积极落实首台(套)政策,探索首台套设备全流程保险补偿机制,对相关条款进行适时修订,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三是实施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行动。可以通过建立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名录、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等方式,培育一批综合比较优势显著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提升系统集成能力。

完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加强智能制造发展的保障。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构建生态体系来推进其发展。一是鼓励不同领域、产业链上下游设计企业、智能技术提供商、智能装备制造企业、应用服务商等企业加强交流合作,增强跨领域、多专业融合发展能力。二是完善企业培育体系,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力度。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基于技术优势,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创新,通过开放资源等形式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积极培育细分领域“专精特新”配套企业。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公共服务平台能力建设,如技术研发平台、标准研究制定平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等,发挥公共服务平台重要纽带和关键节点作用,强化服务能力。不断完善智能制造生态合作常态协调机制,加快建成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

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实现国家间优势互补。坚持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有机衔接,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共同促进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加强国际标准、应用示范等领域共商共建共享,积极参与国际及区域标准化活动,加强双边、多边的智能制造标准合作。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RCEP成员国家市场,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等产品走出去,并探索在国外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园区。鼓励跨国企业通过在我国设立研发中心、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

相关阅读:

【专家学者看两会】以“稳”守住“两条底线”,助力乡村振兴

【专家学者看两会】以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专家学者看两会】破难题、增动力,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专家学者看两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2022年钢铁业推进智能制造应这样发力

2021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围绕行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开展工作,推动形成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推荐案例集(2021年)》《工业互联网与钢铁行业融合应用参考指南(2021年)》,组建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联盟,搭建了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试验验证公共服务平台等,着力构建跨产业、跨领域的协同创新生态圈。据钢协统计,截至2021年11月底,国内已有约80%的钢铁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钢企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较多挑战,围绕智能制造这一行业重点任务,需从提质增效、模式变革、节能减排三方面发力。

2021年钢企数字化程度依然偏低

2021年,钢铁企业在智能制造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全年有超百亿元的专项投资用于企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生产流程的整体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5G+工业互联网赋能钢铁行业,形成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和网络化协同等六大类应用模式,已经覆盖29个典型应用场景。

但笔者认为,目前钢企整体数字化程度依然偏低,绝大多数钢企仍处于信息化阶段,行业信息化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平均不到0.3%,且“烟囱”孤岛式系统林立,数据结构差异大、来源多、质量差。

由于钢铁流程基础自动化系统对实时性、可靠性要求非常苛刻,这导致以传统PLC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OT)一直未能广泛采用IP协议,存在工控协议“七国八制”、系统不够开放、数据难以互通的问题。IT(信息技术)系统与OT(运营技术)系统的分离,成为实施数字化智能化过程中的“拦路虎”“卡脖子”环节。

国内不少中低端钢企数字化程度呈“愤怒”曲线状,即中间的生产制造环节数字化程度低,两端的研发和运营管理环节数字化程度更低,运营管理数据的价值密度却远高于生产制造数据。但是,有些钢企病急乱投医,将辛辛苦苦挣来的微薄利润首先投到生产制造环节的数字化,造成投入产出比低的局面。

一些中高端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初期试点比较成功,但要全面推广或取得财务和运营绩效持续稳定改善,仍面临重重挑战。如何跨越试点阶段全面铺开、突破瓶颈?实现数字生态转型成为关键。

2022年钢铁行业智能制造的三大发力点

今后几年,国内钢铁行业将出现新一轮转型升级发展高峰和黄金窗口期,主要发展趋势包括:行业集中度显著提高,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抓手实现数字化转型,超低排放政策驱动钢企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逐步落地,通过城市钢厂、沿江靠海发展实现行业空间布局优化,沿着“一带一路”建设步伐迈向国际化等。

《工信部“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指出,钢铁行业数字化转型聚焦设备维护低效化、生产过程黑箱化、下游需求碎片化、环保压力加剧化等痛点,以工艺优化为切入点,加速向设备运维智能化、生产工艺透明化、供应链协同全局化、环保管理清洁化等方向数字化转型。

笔者认为,2022年国内钢铁行业智能制造主要发力点包括:

第一,提质增效。智慧研发设计方面,应围绕集成产品研发流程、AI与大数据驱动的钢铁新产品研发设计平台等发力;智慧生产管控方面,着力实现系统之间智能互联互通互操作,产线异地远程集中操控,专家远程技术支持,设备、产线级数字孪生等;智慧质量管控方面,努力实现产品质量缺陷溯源、产品数字化交付等;智慧物流与供应链方面,着力实现运输工具车辆自动驾驶、集成供应链(ISC)、基于大宗原燃料市场智能预测的采购策略优化等;智慧营销服务方面,着力实现专家远程用户服务、下游用户订单智能预测等。

第二,模式变革。2022年,钢企运营管控模式变革、流程优化再造将提速:生产制造模式由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预测式制造演进,设备运维模式由点检定修制向基于状态的维护、预测性维护转变,运营管理方式由基于经验的管理向智能化决策方式转变等。

第三,节能减排。未来,钢企对数字化减碳空间有限的认知将逐步改变。借助数字化技术探索实现“双碳”目标是比较好的切入点,这需要钢企跳出局限于单一割裂场景的思维模式,用5G、AI和云技术构筑统一的网络和数据底座,推动实现全制造流程智能减碳。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 顾廷权

相关问答

智能化制造 类是干什么的?

智能化制造类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手段,结合制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对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和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能耗、降...

中国 制造 2025全球年会举办,中国 制造 业如何实现 智能化 成为热点?

这些年中国一直为智能化努力。我认为从全球前十名实力企业中国都是科技企业,都打造智者企业。国家也在打造和政策扶持,国企和民企努力打造企业智能化。我想智...

智能化制造 与装备是基于什么的数字化制造技术?

智能化制造与装备是基于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将传统制造过程中的物质流、能量流...

智能 制造 的基本流程?

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

同济大学智能 制造 大类哪个专业好?

机械工程专业好。同济大学智能化制造类下设七大专业,分属于三大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有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能源与动力、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工程。材料科...

北京化工大学高端装备与智能 制造 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哪方面?

专业方向课程:化工机械基础、大数据应用与处理、大数据案例分析、通信网络技术、人工智能及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智能工厂集成系统、工业4.0导论、过...

2019年深圳市企业技术改造扶持项目包括哪些?

[回答](一)技术改造投資项目扶持方向:支持企业为扩大再生产,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模式,开展对生产制造环节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

同济大学智能 制造 就业前景?

就业前景非常好。首先同济大学本身就是名校,而且非常具有实力。口碑也是非常好的。由此智能建造就业前景很好,同济大学是国家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和211大学,...

制冷、空调设备 制造 ;家用制冷电器具 制造 ; 智能化 安装工程服...

[回答]可以的

智能 制造 类就业前景女生?

就业前景非常好。女生智能制造工程就业方向及前景如下分析:1.就业方向智能制造可以说之中将互联网与现实相连接的一种工具,所以对于智能制造工程相信很多朋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