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大国”到“智造强国”,智能制造将在这五个领域长足发展
自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以来,关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议题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冒出。 消失的人口红利,日渐集中化、规模化的生产以及制造业需要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成为推进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先决条件。 而在技术、资本、政策和人才的多重助力下,智能制造作为我国工业自动化生产的重要助力,已经在众多行业得以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智能制造涉及的技术和概念众多,但总体可以概括成四个方面:自动化、信息化、互联网化 和智能化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开始利用智能制造的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自动化改造升级,其中又以汽车、制药、3C、锂电 和光伏 这五大领域最具代表性。
存量市场广阔,汽车、制药行业自动化程度最高
在一众工业领域中,汽车制造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同时也集中了最多的高新前沿技术,其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有观点认为,国家智能制造水平的增强,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汽车工业的发展水平。因此,汽车智造成为代表我国智能制造最高水平的产业之一。
智能制造为何会在汽车行业大规模使用呢?
首先,是因为汽车制造业的自动化程度本身就很高。 资料显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丰田在日本爱知县设立的田原工厂的自动化程度便已达到95%,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更是达到1500台之多。随着中国汽车市场总量的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开在设立工厂的同时,也将他们的自动化产线带到国内。除了如丰田、通用等传统车企,新能源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也有计划在华设立生产基地。
在生产汽车的全流程中,从装配、压制、焊接到搬运、包装,到检测,各个步骤均有工业机器人的参与,可以说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汽车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智能化设备,除了极少数超豪华品牌强调手工打造的尊贵感,几乎所有汽车公司都在追求提高工厂的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
近年来,不断发展的智能汽车也成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领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的智能汽车,不能只被当作交通工具,更是个性化需求和数据的手机终端与交互平台,更是全新的智能制造体系以及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环节。
巨大的存量市场是其中又一重要原因。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产销保持了高速增长。数据显示,我国的汽车产量由2005年的570.77万台上升到了2016年的2811.88万台,而销量则由2005年575.82万辆增长至2016年的2802.82万辆。高速增长的产销量实则对汽车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自动化、智能化都是其生产过程中必须要做到的。
与汽车制造业情况相同的还有制药业。FosterWheeler设计院数据显示,在过去数年间,全球制药行业一直保持着约5%的复合增长率,而这个数字在中国则是20%,是全球的四倍 ,国内从事制药的企业有数千家之多,市场增速很快。
然而,制药产业的专业门槛高、链条长,国内长期以来的“多头管理”体制造成了国内的药品数据极度割裂,标准不统一,数据孤岛现象严重。另外,医药领域涉及广大民生,监管政策与机构改革频繁,造成历史药品数据衔接难度较大。对于制药产业的从业人员而言,获得目标数据的过程,一直存在渠道众多、口径不一、过度依赖人工的难题。
与此同时,制药行业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国家对其品质、用料、生产过程、数据完整性等方面都有严苛规定,以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这就对整个产品的流程监控提出了很高要求,也是推行智能制造在制药业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上海工业研究院教授汤继亮曾对制药行业“智能制造”的现状和探索进行解读,他认为不管是在自动化还是在信息化方面,制药行业的基础设施虽然相对落后的,但行业中的部分企业已经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始为制药行业的“智能制造”改造打下基础,例如:
•对已有的制药装备、自动化控制系统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改进、扩展和完善。
•部分制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兼并、整合与业务扩展,在提升现有制药装备产品的自动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和从下到上的纵向综合集成能力。
•对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如:机器人、AGV车)
•通过国家有关智能制造的试点示范工程或新建工厂/车间项目,探索建立制药行业智能制造的示范样板和模式。
在巨大市场增速的刺激和政策的引领下,制药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爆发中的增量市场,3C生产自动化改造正当时
3C行业是电脑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类电子Consumer Electronic的统称,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的快速迭代,以及以智能手表、VR眼镜等产品为代表的新兴智能产品的出现,3C行业的上游——自动化集成与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迅速扩大,临近行业爆发期。
市场容量将迅速扩大的原因离不开人口红利的消失。有数据显示,世界上70%的电子产业是由我国制造或者装配的, 但由于3C产品的零部件制造过程以及整机装配的生产过程工作内容重复,强度也很高,完全具备自动化改造的特征。此外,随着3C下游陈品对于性能和品质的不断升级,以及不同下游厂商对于定制化的各种需求,单一功能的设备正逐渐向自动化生产线转变,而敏捷制造、柔性制造、精益制造成为3C电子生产企业的发展方向,这也相应的促使了新型轻量级机器人的快速发展。
在近日闭幕的工博会上,亿欧同样发现工业机器人正向轻量化发展,不仅ABB、库卡都老牌工业机器人厂商都推出了新一代的轻型工业机器人产品。此外,国内也涌现出一批以轻型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技术型初创公司,如李群自动化、橙子自动化等等。
从经济发展到高质量增长,智能制造是新能源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近年来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国,对于各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量仅次于美国,但现阶段国内主要能够倚靠的还是煤炭等常规能源,不仅不可再生且污染严重。因此,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毋庸置喙的国家层面的战略。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在生产过程中很难用人力完成,从诞生之初就是自动化的,具备往“智能制造”发展的“基因”,这其中又以锂电产业 和光伏 最具代表性。
新闻报道指出,2014年我国多位领导人在视察完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车企后,确定了发展新能源核心技术、整车及全产业链的重要国策,以后这些整车厂开始在国内市场投放了多款电动车和油电混合的新能源车。而锂电池作为新能源车核心动力系统,同样得以快速发展。
虽然电池中国网的产业调研显示,锂电业数字化、智能化制造面临数据量大、设备不兼容等多项挑战,但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锂电产业在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已经在路上。
而光伏作为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新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朝阳产业,更是未来全球先进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有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53吉瓦,连续5年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全球第一,占全球的一半。但关键设备和材料依赖进口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
今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智能光伏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到2020年,智能光伏工厂建设成效显著,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实现突破,支撑光伏智能制造的软件和装备等竞争力显著提升;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并形成品牌效应;智能光伏系统建设与运维水平提升并在多领域大规模应用。
2018年10月19日,亿欧将在深圳开启“2018BATi智能制造·智能产品论坛”!围绕3C、轻工业等智造业升级改造的最热领域,邀请中软国际、思贝克、拓斯达、天鹰资本、远望资本等优秀企业及投资机构代表,共同探讨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欢迎各界朋友报名参与,报名链接:https://www.iyiou.com/a/bati2018_znzz。
智能制造产业的主要领域和发展特征
近年来,制造业重新获得发达国家的重点关注,譬如德国工业4.0战略、美国先进制造业战略等,发达国家再制造业化推动了智能制造时代的加快到来。
《中国制造2025》作为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明确以智能制造为主要方向,包括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设备、非标自动化设备、智能工厂等,加快应用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的新型生产方式。基于东滩产业内参《智能制造产业投资趋势及发展模式》,本文对智能制造产业的主要领域和发展特征做一个梳理。
一、数控机床: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
1、产业界定和产业分类
产业界定: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高效能自动化机床。
产业分类: 根据数控机床的性能不同,分为高档数控机床、中档数控机床、低档数控机床。高档数控机床具有高速、精密、智能、复合、多轴联动、网络通信等功能。
2、市场和格局:寡头市场模式,高档领域仍被外资把持
市场规模: 2019年全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低位运行,产量较前年下降。2017年金属切削机床全年累计产量64.3万台,2018年累计产量48.9万台,2019年累计产量41.6万台,连续两年下降。
行业格局: 纵观低档、中档、高档三个层次,国产化率均有显著提升。目前低档、中档市场基本被国内企业占据,高档仍是外资的天下。2018年,数控机床行业市场规模前5名企业市场份额为63.25%,前10名企业市场份额为85.38%,属于寡头市场模式。
3、发展趋势:向智能化、柔性化、集成化、多元化发展
(1)需求结构升级,产品向智能化、柔性化方向深入
从供给侧看,《中国制造2025》将“高档数控机床”列为未来十年制造业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从需求侧看,工业4.0的到来要求通过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等设备实现生产和流通的智慧化。与此相适应,数控机床必须向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发展以满足工业4.0时代的深层需求。
(2)应用领域拓宽,应用行业走向分化
受钢铁行业、传统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影响,数控机床行业的市场需求开始萎缩,市场供过于求。随着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网生态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该领域的轻型切削数控机床的发展。
(3)服务模式升级,由单一产品销售向系统集成方案发展
近年来,下游企业对厂商提出新需求,趋向于与具备成套的设备生产能力、提供全套解决方案或承担更为复杂的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能力、自动化系统改造的能力的供应商合作。
二、工业机器人: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
1、产业界定和产业分类
产业界定: 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设定的规则行动。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包括焊接、装配、喷涂、处理、搬运和分拣等不同作业领域的机器人。
应用领域: 在汽车、电子电气、橡胶与塑料、机械制造、食品、化工、冶金等行业获得广泛应用。
2、市场和格局: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进入洗牌期,国产替代任重道远
市场规模: 自2013年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工业机器人产业也随之快速增长,月产量稳定在1-2万台之间;2018年9月起,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和销量同比从多年的高增长转变为负增长,持续时间长达一年多,市场进入洗牌期。
行业格局: 2018年外资品牌占比73%,以“四大家族”发那科、ABB、安川、库卡为主,分别占18.0%、17.0%、12.0%、10.3%;国产品牌中领先企业为埃斯顿、众为兴、欢颜、汇川、埃夫特,分别占比8.6%、7.2%、5.9%、4.7%、4.4%;核心零部件如控制系统、减速器、伺服系统等仍依赖进口。
3、发展趋势:向智能化、复合化、行业应用多元化发展
(1)产品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技术的发展,以及多种方法混合技术、多专家系统技术、机器学习、硬软件一体化和并行分布处理技术的进步,未来工业机器人将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未来工业机器人将拥有更高的智能程度,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将提升。
(2)应用多元化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逐渐升级,赋予机器人不同程度的类人智能,可实现“感知-决策-行为-反馈”的闭环工作流程,解决生产中更多维度的问题。智能机器人不断衍生进化出复杂功能和新型功能,市场激发多元化需求,应用领域持续拓宽。
(3)复合化发展
传统工业机器人只具备单一功能,未来的发展方向则是同时涵盖多种功能,实现复合化发展。使用AGV、机器视觉等技术代替人的“手”、“脚”、“眼”等功能。相比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复合机器人提供了柔性自适应的能力,代替人工将工装、工件在车间进行周转、配送,实现无人柔性制造。
三、增材制造装备:增材制造即为快速原型、快速成形、快速制造、3D打印
1、产业界定和产业分类
产业界定: 俗称3D打印,融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材料加工与成形技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软件与数控系统将专用的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以及医用生物材料,按照挤压、烧结、熔融、光固化、喷射等方式逐层堆积,制造出实体物品的制造技术。
2、市场和格局:行业步入成长期,产业生态圈趋于完善
市场规模: 2012-2017年,我国增材制造(3D打印)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从7%增加到21%。2018年我国增材制造(3D打印)产业规模为120亿元,2019年产业规模为157.5亿元,较2018年增加31.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应用领域: 我国3D打印市场应用程度不断深化,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核工业、模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航空航天、工业机械、汽车3个行业占比继续扩大,达到总市场份额的50%以上。
发展阶段: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3D产业由导入期步入成长期,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的3D技术研究不断取得进步,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多;上游原材料推出复合型石膏粉末、环氧树脂、蜡制材料等;中游打印设备及服务皆有企业涉足;下游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众多领域不断拓展。
3、发展趋势:向材料多元化、技术复合化、生产方式柔性化发展
(1)以万物打印为方向,材料多元化发展
塑料材料开启增材制造热潮。有机高分子主要有工业塑料、光敏树脂、橡胶材料等,可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工业、家用电器、医疗器械等多种领域;是3Dsystem、Stratasys等国际大型增材制造材料生产商的主营方向。
金属与陶瓷材料突破技术创新。金属以钛合金、铝合金为主,主要面向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医疗器械等方向,是未来的重点材料;陶瓷硬度高、成本低、脆,还在继续性能研发中,主要面向航空航天、牙科医疗等应用方向。
生物材料畅想未来万物打印。生物材料是未来3D打印的焦点,目前还在研发起步阶段;Zimmer、Stryker、smith nephew、ohnson Johnson等陆续推出了3D打印产品并已获得了FDA的批准正式进入到医疗市场。
(2)以整体打印为方向,技术复合化发展
技术复合化实现整体打印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增材制造产业基本以单种材料生产单种零件为主要生产方式,多种材料与多种技术融合于一体尚在开发试验阶段。由于设计模型的复杂性,使得零部件生产后的组装存在很大阻碍,如果能够实现整体打印,对于未来的生产制造将会实现巨大突破。不仅能够节省时间与成本,还能同时省去焊接等步骤,实现结构一体化,从而实现整机更加稳固。
(3)以市场需求为方向,生产方式柔性化发展
技术基础和市场需求推动生产变革。智能制造、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产业等一系列高科技在近年来愈演愈烈,许多不可能成为可能,这些技术的发展,为个性化定制提供了技术基础,使个性化定制撕去了“昂贵”的标签。
四、非标自动化设备:高端装备的典型代表之一
1、产业界定和产业分类
产业界定: 非标自动化设备定义就是用户定制的、用户唯一的、非市场流通的自动化系统集成设备,是采用按照国家颁布的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格制造的单元设备组装而成,是根据客户的用途需要,开发设计制造的设备。
市场规模: 2017年我国非标自动化装备市场规模3499.9亿元,同比增长6.2%;2018年我国非标自动化装备市场规模3667.2亿元,同比增长4.8%。随着非标自动化机械的不断扩大普及,预计在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4000亿元。
应用领域: 与一般的标准自动化设备相比非标自动化设备不仅需要考虑生产流程,还需要根据相关的生产场所或置放环境,以及产品加工的特点来进行一个量身定制。国内的主要需求分布在汽车、加工、电子电器、物流及食品等行业。
2、激光设备:中国占据全球一半以上市场份额
产业界定: 激光作为一种先进加工技术可以完美融合到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中,在涵盖切割、焊接、标记等工艺中广泛应用。无论是对品质可控的需求、对生产效率和产品效能的需求、对个性定制的需求,都可以满足。
市场规模: 我国激光设备市场增长迅速,2017年中国激光设备市场销售规模超495亿元,占据全球一半以上市场份额;2019年市场销售规模为658亿元,同比增长8.76%,增速有所放缓。
行业格局: 我国激光中低端产品具有绝对优势,高端产品国产化率增强。2019年国内共有规模以上激光企业超过150家,多数企业集中在激光器制造和激光加工领域。在中低功率的激光设备市场中,大族激光与华工科技占据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高功率国产产品实现部分销售,是下一个国产替代的方向。
发展趋势: 超快激光是未来的发展重点,与传统激光相比可进行精密冷加工。
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
•手机钢化玻璃/蓝宝石板切割钻孔
•智能手表蓝宝石盖板切割
•手机/智能手表OLED屏体切割
•摄像头柔性线路板模组切割
•大尺寸液晶屏偏光片切割
•指纹识别模组玻璃切割
•OLED屏体用偏光片切割
在医疗美容领域的应用
•飞秒激光治疗眼科手术
•心脏支架的超精密切割:激光切割、等离子切割、电火花加工、光蚀刻等
•祛痣祛斑祛黑色素
•祛纹身
•嫩肤
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新型超高温单晶材料和高精度复杂微结构制造: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率先攻克难题,实现了对高压涡轮叶片气膜孔的“超精细冷加工”
•航空滤网清洗
•引擎喷油嘴打孔
在光伏能源领域的应用
•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是光伏产业新的发展方向,具有取代现有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的潜力。在钙钛矿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精密加工过程中,超快激光加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锂电自动化设备:国内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产业界定: 锂电自动化设备泛指在锂电池出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制作设备。锂电池出产工艺较长,出产过程有50多道工序,相应需求50多种设备来完结各道工序的制作,主要设备包括制片机、卷绕机、摸切机、叠片机、注液机等。
市场规模: 中国2018年锂电生产设备需求达206.8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国产设备产值达186.1亿元,同比增长20.1%。
行业格局: 在行业起步初期,日韩设备性能比国产设备好,随着中国龙头电池企业的发展,部分国产设备优于日韩设备。目前,中国锂电自动化设备企业较多,涉及到核心技术、规模较大的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上亿元的企业有10几家。
五、智能工厂:以人机交互为本质的高效、节能、人性化的工厂
1、产业界定和产业分类
产业界定: 智能工厂是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监控技术加强信息管理服务,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减少生产线人工干预,以及合理计划排程。同时,集初步智能手段和智能系统等新兴技术于一体,构建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舒适的人性化工厂。
2、离散型制造:推动企业全业务流程智能化整合
产业界定: 离散型制造的产品通常被分解成很多一系列并不连续的工序加工完成,每一道工序只由企业的一个部门承担。流程型制造领域通过搭建智能工厂,推进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应用,推动企业全业务流程智能化整合。
代表行业: 机械、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船舶、轻工业、服装、医疗器械、电子信息等。
案例链接: 三一重工18号厂房
三一重工是重工领域的标杆,其18号厂房是应用基础的示范。18号厂房是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车间,是三一重工总装车间,有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港口机械等多条装配线,是工程机械领域内颇负盛名的智能工厂。
3、流程型制造:提升企业降本增效、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产业界定: 流程制造是指被加工对像不间断地通过生产设备,通过一系列的加工装置使原材料进行化学或物理变化,最终得到产品。流程型制造领域通过搭建智能工厂,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能源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
代表行业: 石油开采、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稀土材料、建材、纺织、食品、医药、造纸等。
4、市场和格局:行业处于初创期,市场快速增长,参与主体活跃
市场规模: 智能工厂是现代制造业、现代工业的发展趋势,是实现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预计未来将保持10%以上的年增速增长,在2022年突破万亿元的市场规模。
主体类型: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将智能工厂的建设主体分为三类,分别是综合型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由设计单位或科研院所发展而来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以提供三维数字化模型为主的供应商。
5、发展趋势:智能工厂是未来制造业、现代工业的发展方向
(1)从生产过程数字化到智能工厂
在石化、钢铁、冶金、建材、纺织、造纸、医药、食品等流程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内在动力在于产品品质可控,侧重从生产数字化建设起步,基于品控需求从产品末端控制向全流程控制转变。
(2)从智能制造生产单元到智能工厂
在机械、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离散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目的是拓展产品价值空间,侧重从单台设备自动化和产品智能化入手,基于生产效率和产品的效能提升实现价值增长。
(3)从个性化定制到智能工厂
在家电、服装等靠近下游用户的消费品制造领域,企业发展智能制造的重点在于充分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同时实现规模经济生产,侧重通过互联网平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的创新。
相关问答
化学在 智能领域 的应用?化学对于人工智能的帮助:由于化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目前人工智能在化学领域主要还是辅助人类进行化合的性质和化合物相互之间的作用进行预测,这两个方面也是化...
闻泰科技做什么的?公司所属行业:电子设备-消费电子设备-消费电子设备。公司主营业务:移动通信、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等产品相关的技术研发。闻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
人工 智能 对工商管理 领域 带来哪些改变 ?人工智能对工商管理领域带来了一些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是在工商管理领域也智能化现代化人工智能对工商管理领域带来了一些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是在工商管理领...
巨信科技在工业自动化 智能制造领域 发展的好不好?[回答]这些变化不只是因为不同行业的特点不一样,商业模式不一样,更重要的很可能在新的数字化转型时代每一个行业会重新定义他的价值创造和价值供给的新的...
人工 智能 对影视 行业 有什么影响?人工智能在影视行业的具体应用已经有比较多的应用了。比如去年伦敦科幻电影节上首次亮相的科幻微电影《Sunspring》(《阳春》),它背后的编剧其实就是人工智能...
中国有哪些 行业 ?-ZOL问答以下是一些值得关注和投资的行业:1.人工智能: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并成为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之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将会有更多...
最先被人工 智能 取代的 领域 /工作有哪些?最近牛津大学和耶鲁大学的研究员做了一项研究,他们调查了352位人工智能研究员的观点,以预计未来的机器将在何时出现,替代人们的工作,具体时间轴如下所示。那...
简述计算机的 应用领域 。 - 非灵时尚 的回答 - 懂得计算机的应海湾战争。2、理:例如高考招生中考生录取与统计工作,铁路、飞机客票的预定系统,银行系统的业务管理。3、辅助技术(或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
未来的人工 智能技术 有可能会取代多个劳动力 领域 ,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的就业问题?以上是两个领域的例子,这是急需要推行人工智能技术的领域。如果要更好的解决社会就业问题,以我的看法是:首先,分清轻重缓急,对于像上面的两个领域应当在资...
人工 智能 在农业 领域 的应用?植物保护1.自动化农药喷洒系统一、植物保护1.自动化农药喷洒系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农药喷洒系统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