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

研究方向 智能制造 经济 以智能制造作为新经济主攻方向

小编 2024-10-06 工业互联网 23 0

以智能制造作为新经济主攻方向

【议题背景】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给世界产业技术和分工格局的深刻调整带来革命性影响。智能制造成为全球新一轮制造变革的核心内容,世界各国纷纷加快谋划和布局,积极参与全球产业再分工。“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制造业提质增效、由大变强的关键期,如何抓住智能制造这个核心,让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战略考量。为此,本报编辑部诚邀有关专家和研究团队就此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当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同时也赶上了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驱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的历史机遇。如果说发达国家发展新经济的本质是信息化与“再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那么对于中国而言,发展新经济则意味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是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对于传统工业化动能减弱、新旧经济增长动能亟待转换的现阶段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智能制造的基本认识

面对我国是工业大国但不是工业强国的现状,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德、日、英、法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制造业振兴规划的国际背景,2015年我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不能仅从一个产业规划视角来理解,更应该从未来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蓝图来看待。《中国制造2025》提出,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强化工业基础能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在经济增长的动力蓝图中,智能制造是作为一个主攻方向提出的,可以看出其地位十分重要。

所谓智能制造,直观地讲,就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技术集成而形成的满足优化目标的制造系统或者模式。在智能制造一开始提出时,内容相对狭义,优化目标也相对具体,但随着新的制造模式不断出现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智能制造的内涵已经逐步广义化。从技术基础看,已经从单纯人工智能发展到包括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在内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制造过程看,已经从单纯的生产加工环节扩展到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制造系统的层次看,已从制造装备单元扩展到包括车间、企业、供应链在内的整个制造生态系统;从优化目标看,从最初实现在没有人工干预情况下实现小批生产,发展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优化决策、提高生产灵活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制造周期、体现环境友好等一系列目标。因此,现在的智能制造,已经被广义地理解为基于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集成,能自主性地动态适应制造环境变化,实现从产品设计制造到回收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的高效化、优质化、绿色化、网络化、个性化等优化目标的制造系统或者模式,具体包括智能产品、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和智能回收等广泛内容。

智能制造的实现,关键是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系统的技术支持。现在比较公认的智能制造技术基础是信息—物理系统(CPS),或称为虚拟—实体系统。通俗地说,这是一个可以将工业实体世界中的机器、物料、工艺、人等通过互联网与虚拟世界中的各类信息系统有效连接的网络空间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实体世界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动态传输与高级建模分析,实现网络信息系统和实体空间的深度融合、实时交互、互相耦合、互相更新,从而形成智能决策与控制,最终驱动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这个系统在德国工业4.0中被称为CPS,而在美国的产业界则被称为工业互联网。在美国产业界看来,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在工业所有领域、工业整个价值链中的融合集成应用,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有了这个系统就可以实现制造过程自组织、自协调、自决策的自主适应环境变化的智慧特性,进而满足高复杂性、高质量、低成本、低消耗、低污染、多品种等以前传统制造模式认为相互矛盾、不可能同时实现的一系列优化目标。

经济学研究表明,一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是制造复杂产品的能力,而智能制造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高点,代表着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和经济结构高级化的趋势,决定着一个国家制造复杂产品的能力大小。因此,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竞争的焦点,发达国家以智能制造引领“再工业化”战略,我国则将智能制造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当然,我国智能制造的总体水平与世界制造强国相比还相差比较大,但智能制造是一个应用广泛的体系,包括从工艺、产品、企业、产业链到整个社会的各个层面,我国通过科学规划、努力创新,可以逐步实现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的突破,最终建设成为制造强国。

二、智能制造与新经济的关系

当今世界正在步入新一轮科技革命拓展期,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和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从而经济增长的新要素、新动力和新模式不断涌现,于是所谓“新经济”浮出水面。“新经济”这个词本身并不新,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美国出现了一段在信息技术和全球化驱动下呈现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等特征的经济发展时期,被认为是“新经济”。但2000年下半年以后,以互联网技术和金融主导的“新经济”泡沫最终破灭。其根本原因是没有把互联网这种技术和制造业结合在一起。离开制造业,仅仅停留在科技发明和金融追逐而衍生出来的经济大多都会成为泡沫。如果说在上世纪末美国提“新经济”还为时过早,现在由于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信息技术成本大幅度降低,信息技术已与制造业逐步融合并广泛地应用改变着社会经济生活,现在提“新经济”则是水到渠成。

现在的新经济,其本质是由于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带动新的生产、交换、消费、分配活动,这些活动表现为人类生产方式进步和经济结构变迁、新经济模式对旧经济模式的替代。新经济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信息(数据)独立流动性日益增强而逐步成为社会生产活动的独立、核心的投入产出要素,进而增加了信息边际效率贡献;二是以“云网端”为代表的新的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三是生产组织和社会分工方式更倾向于社会化、网络化、平台化、扁平化、小微化,从而适应消费者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拓展了范围经济作用。在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产业结构分化、经济增长动能亟待转换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新经济既是积极应对新产业革命挑战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的战略要求。

智能制造,作为信息化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集中体现,无论是智能产品、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企业还是智能制造的生态链,都构成了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制造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先导正在迅速发展,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中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更为重要的是,新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源泉和装备基础,新经济的增长源泉,无论是作为新生产要素的数据的投入,还是新的信息基础设施的投资拉动,以及新的经济分工协作模式的产生发展,都离不开智能制造的支撑。没有智能制造的发展支撑,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也都将成为空中楼阁。智能制造的发展,一方面会拉动新材料、信息通讯等各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又进一步驱动各个新兴产业成长和传统产业变革,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智能化、个性化需求,推动智慧农业、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和智能家居等各个社会经济领域的智能化发展。当然,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给智能制造提供更大的需求空间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抓好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

得益于巨大的市场潜力,近些年我国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但发展新经济决不能仅仅满足于零售服务业与互联网的融合阶段。互联网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信息门户网站主导、电子商务主导、工业互联网主导三大阶段,我国正处于电子商务主导的阶段。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风口”正在过去,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方向是工业互联网。而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表现,其所支持的正是智能制造。因此,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看,新经济的未来发展应该更多地依靠智能制造的引领。

一是突出战略引导。2015年我国推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中国制造2025》旨在通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手段、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来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多个经济社会领域深度融合,以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两大战略的共同重点就是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推进智能制造。未来如何以科学的实施机制和战略步骤落实这两大国家战略,是智能制造引领新经济发展的关键任务。

二是强化创新驱动。智能制造水平是一国制造能力的核心体现,是衡量制造强国建设进展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而决定智能制造水平的关键是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在智能制造领域,当前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与世界工业强国差距还很大,一些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核心技术,包括工业无线技术、标准及其产业化,关键数据技术和安全技术等,都还有待突破,工业互联网核心软硬件支持能力都还不够。我国总体制造业技术水平还处于由电气化向数字化迈进的阶段,而智能制造引领的是由数字化向智能化发展。按照德国工业4.0的划分,如果说发达工业国家智能制造推进的是由工业3.0向工业4.0的发展,而我国智能制造需要的是工业2.0、3.0和4.0的同步推进。这一方面要求结合我国国情推进智能制造,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更加强化创新驱动,实现创新能力的赶超。

三是完善制度环境。推进以智能制造引领新经济的增长,一方面要推动互联网企业逐步向制造业的渗透,另一方面是要推动制造企业的互联网化。而当前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整体制度环境还有待完善,经济“脱实向虚”问题还比较突出,没有形成人力、资金等要素资源进入制造业的有效激励机制。麦肯锡最近一份针对中国3500家上市公司和美国7000家上市公司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的经济利润80%由金融企业拿走,而美国的经济利润只有20%归金融企业。这意味着,作为创新源泉的制造业的付出与其回报很不相称。因此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推进智能制造的制度环境,保证企业有意愿也有能力投入到以智能制造引领新经济发展的战场中。(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低空经济飞出一位“小巨人” 深企以智能制造和数字科技为核心成行业主力军

低空经济是深圳市重点布局的产业集群之一,是推动深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近日,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巨创新”)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记者调查了解到,以高巨创新为代表的民营科技企业正成为深圳低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高巨创新聚焦核心优势,逐步打造出了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检验检测、航空科普等业态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圈。近日,记者走进高巨创新,探访这家在低空经济领域成功探路的“小巨人”企业。

高巨创新无人机编队表演。 (图由受访企业提供)

深耕高端精密制造 锻造核心竞争能力

伴随着螺旋桨旋转的声音,200架无人机腾空而起,在天空中“跳”出优美的舞姿,这是记者看到的高巨创新无人机表演的一个场景。2014年,高巨创新进入无人机制造领域,2017年,高巨创新打造无人机编队空中数字科技新形式。成立伊始,高巨创新已经瞄准未来方向,大胆向低空经济领域前行。

高巨创新的前身是一家精密制造企业,由于工艺精湛、恪守诚信,很快成为行业佼佼者。然而,随着市场发展和变化,转型成为一个必须的决定。高巨创新的特长是精密制造,生产无人机延续了企业传统优势,成为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转型之初,高巨创新就确定目标:建立自己的无人机产线,打通供应链堵点。“当时挑战很大,无人机结构材料怎么选择、动力系统怎么匹配、机载设备怎么提高可靠性等等,每一步都在探索,标准不断在改。”高巨创新负责人称。通过不断研发学习,高巨创新成为了国内鲜有的拥有全产业链的无人机制造企业。

依托强大的生产制造和技术创新能力,公司旗下每款无人机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从模具设计制作、材料选择到电子装配、品质测试等环节,高巨创新形成了完整的研发生产体系,补齐了国内无人机生产效率短板。

创新驱动系统研发 攻关关键核心技术

在高巨创新的实践中,创新是一个不断整合研发人员想象力、整合优势资源慢慢“揉”出来的过程。公司创新的经验是,发挥研发人员的想象力集中攻关,不断将市场反馈的有价值信息整合到研发中,同时将公司精密制造的能力融进产品里。新产品立项时,公司董事长、七八个部门负责人,包括装配产线的工程师都会加入进来,一起讨论。美学、力学、结构,再加上新材料的融合,才能设计出一款好的无人机。

随着产能逐步扩张,公司建立了专业化研发团队和量化团队,年均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约55%。目前,公司有员工近200人,研发人员120多人,呈现出良性的以科研人员为主体的倒金字塔结构。作为高端精密制造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企业,高巨创新通过自主研发、校企合作和外部协作等方式,围绕飞行技术、集群控制、故障诊断等方面,解决了无人机协同运动时出现的授时同步、路径协调等多个难题,攻克了冗余飞控、高精度定位等无人机关键核心技术。近十年的积累,高巨创新已获得近300项知识产权。

多种产业生态培植 筑牢筑高产业链网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主题。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在发挥生产型资本和全产业链优势的同时,还需要加大前沿技术预研力度,加强成果转化、产教融合协作,进行产业生态培育,闯出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方面,高巨创新也探索出一条新路径。

无人机编队表演所代表的数字创意产业是全市“20+8”产业集群布局中的重点产业,在低空数字创意领域,高巨创新是行业领军企业。目前在国内外无人机编队设备供应和编队服务领域,高巨创新市场占有率均达70%以上。截至目前,高巨创新的无人机编队产品及服务已进入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300多个城市执行了8000多场编队演出。

在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公司主打以无人机为核心的多智能硬件协同编程教育。在高巨创新协同创新教育基地,记者看到现场展示着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无人机、无人车、六足机器人、机械臂、轨道机器人等教育硬件产品,还有智慧物流实验室、飞行协同实验室、自动驾驶实验室、基础编程实验室等数十种人工智能教育样板间及配套课程。目前教育产品已成功取得市场突破,在产品功能发布后,已获得多笔意向订单。

在低空装备方面,公司也在不断推出新产品。目前公司的低空装备不仅包括户外编队无人机、室内编队无人机、垂起复合翼无人机,还包括无人机低空监管设备及系统。公司研发团队于2020年开始启动低空监管系统研制,包括低空监视地面网络、低空通信及导航网络、低空飞行器注册认证系统、低空监视记录系统、低空空域管理系统等。目前,该系统已在龙岗区无人机测试场和大运无人机产业园先行先试。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低空经济研究中心负责人、技术总监等多次到高巨创新调研座谈,对公司无人机低空监管系统的研发工作予以高度评价和肯定,双方将在低空监管系统共融共建和低空监管示范区建设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未来蓝图更加广阔 公司探索具有借鉴意义

在低空经济领域,高巨创新已经探索出一条以智能制造和数字科技为核心的发展路径,今年上半年低空无人机装备销售额增长约三倍。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高巨创新将带动上下游百余家企业一起发展,以高巨创新为代表的民营科技企业正在成为深圳低空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力量。未来的蓝图更加广阔,高巨创新协同创新教育基地负责人说,未来5年,公司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产值有望达到10亿元以上,整体产值将超过25亿元,发展速度会越来越快。

低空经济是一个备受关注和期待的领域。目前深圳市明确了建设低空经济中心的总体要求,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到2025年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要大幅向前迈进,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创新能力国际领先,链上企业突破1700家,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

尽管前景看好,但发展低空经济并没有成熟的模式。业内人士分析,发展低空经济仍面临着加强创新提升产品自主研发能力,扩展产业生态进一步激发低空市场需求,加强有效监控手段和空域资源进一步放开等问题。目前深圳正在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增长的战略机遇,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高巨创新的先行探索与实践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原标题《低空经济飞出一位“小巨人” 深企以智能制造和数字科技为核心成行业主力军》)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涛)

相关问答

促进科技与 经济 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

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应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

我家孩子今年考上武汉理工大学, 智能制造 工程专业,专业前景如何?下一步应该怎样发展?

为了加快人才培养,于是2018年同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汕头大学4所院校首先开设了此专业。该专业是一门涉及人工智能、机械、控制及工业工程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