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本计算机方向智能算法领域期刊,简直是白给的SCI
中科院TOP刊,谁投谁中!拒稿率小于25%,收稿广,录用高
1区TOP里的王者期刊,审稿速度约4.5个月,录用率底,有着急的学者建议谨慎考虑
在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蓬勃发展的今天,聚焦于纯粹算法改进与全新算法开发的研究成果,成为了推动领域进步的重要力量。
这类研究论文拥有广泛的投稿选择,它们能够跨越多个专业期刊的边界,尤其是那些深耕于算法理论探索、精妙算法设计、高效优化策略、前沿机器学习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多样化应用等核心议题的期刊。
为了确保研究成果能够精准触达目标读者群并最大化发表成功率,选择合适的期刊进行投稿显得尤为关键。小编精心整理了5本专注于接纳纯算法类研究论文的期刊,让你一键告别选择困难症。
01
APPLIED INTELLIGENCE
期刊ISSN
0924-669X
2023-2024最新影响因子
3.4
2023-2024自引率
11.80%
是否OA开放访问
No
涉及的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
年文章数
820
录用率
85%
分区情况:中科院分区大类计算机科学2区,小类计算机:人工智能3区,JCR分区Q2.
期刊范围
《APPLIED INTELLIGENCE》专注于人工智能的应用研究,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如决策支持系统、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智能机器人、学习方法论、进化计算、遗传编程、启发式方法、智能搜索、代理技术、优化算法、神经网络、数据挖掘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模糊逻辑与控制等。此外,该期刊还关注智能制造、隐私保护系统、风险分析、基于知识的管理、现代医疗保健系统改进、政府辅助方法以及复杂工业问题的解决方案。
推荐理由:
《APPLIED INTELLIGENCE》以其高质量的论文内容、广泛的学科覆盖、严格的审稿流程以及快速的出版速度而著称。 该期刊不仅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展示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还促进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学术交流。此外,该期刊还鼓励研究者关注实际应用问题,推动智能系统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
02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
期刊ISSN
0269-2821
2023-2024最新影响因子
10.7
2023-2024自引率
2.80%
是否OA开放访问
No
涉及的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计算机:人工智能
年文章数
254
录用率
66%
在中科院分区中,计算机科学2区,计算机:人工智能2区,同时被认定为Top期刊和综述期刊。此外,该期刊还获得了较高的Cite Score和SJR等评价指标的认可。
期刊范围: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应用技术和算法评估等多个方面。期刊不仅发表原创研究文章,还欢迎评论、综述等其他类型的稿件。 这些文章涵盖了人工智能领域的各个方面,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认知建模等,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该领域最新进展的窗口。
推荐理由: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IEW》自创刊以来,凭借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高质量的内容,迅速在学术界建立了良好的声誉。该期刊已被SCI、SCIE、EI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 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之一。
03
JOURNAL OF SUPERCOMPUTING
期刊ISSN
0920-8542
2023-2024最新影响因子
2.5
2023-2024自引率
8.00%
是否OA开放访问
No
涉及的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工程:电子与电气
年文章数
789
录用
容易
该期刊中科院分区计算机科学分区为3区,JCR 分区为Q2。
期刊范围:
JSC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超级计算技术的各个方面。期刊发表的理论和实践论文具有先进性和深入性,描述了新的发展和新的想法。 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并行与分布式算法:研究如何在并行和分布式计算环境中高效执行复杂算法。高性能分布式计算系统:包括云计算、网格计算和数据中心等系统的设计与优化。超级计算机架构与系统:探讨超级计算机的硬件架构、系统设计及优化方法。算法与语言:研究适用于超级计算环境的编程语言、编译器和算法优化技术。性能测量与方法:提供超级计算机性能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应用案例:展示超级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如科学计算、工程仿真、大数据分析等)的应用实例。推荐理由:
JSC在超级计算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和地位。它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还促进了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和综述文章,JSC推动了超级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同时,该期刊还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会等活动 ,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展示机会。
04
CMC-Computers Materials &Continua
期刊ISSN
1546-2218
2023-2024最新影响因子
2
2023-2024自引率
15.00%
是否OA开放访问
Yes
涉及的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材料科学:综合
年文章数
1164
录用
容易
该期刊已被SCI、SCIE、EI Compendex、剑桥科学摘要、Inspec数据库、科学导航器、ebscohost、ProQuest Central、ZentralblattFürMathematik等多个权威数据库收录 。该期刊在中科院分区为计算机科学4区,JCR分区为Q3。
期刊范围
CMC-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覆盖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管理软件工程多媒体网络安全物联网材料基因组集成材料科学数据分析、建模、设计和制造现代功能及多功能材料该期刊特别欢迎那些推动材料技术进步的新型高性能计算方法、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成果。
推荐理由:
CMC-Computers, Materials & Continua 是一份由Tech Science Press出版的同行评审的开放获取期刊,致力于发表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工程、多媒体、网络安全、物联网、材料基因组、集成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各类学术论文。 该期刊投稿简单,录用高,有该方向的学者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05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
期刊ISSN
0965-9978
2023-2024最新影响因子
4
2023-2024自引率
2.50%
是否OA开放访问
No
涉及的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计算机:跨学科应用
年文章数
82
录用
容易
该期刊中科院分区大类工程技术2区,JCR 分区1区。
期刊范围:
该期刊的发表内容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创新计算策略和数值算法:针对大规模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分析和仿真技术:涵盖各种工程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模型和网格生成:优化计算过程中的模型与网格设计。计算过程控制:提高计算准确性、稳定性和效率的方法。新计算环境开发:如分布式异构和协作计算等。先进可视化技术:包括虚拟环境和原型设计。人工智能与计算智能:如模糊逻辑、神经网络和进化计算的应用。面向对象技术:在工程问题中的实际应用。智能人机界面:提升人机交互效率的设计。设计自动化与优化:多学科设计与优化方法。CAD、CAE及集成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工程系统。质量与可靠性:工程软件及系统的质量保证。推荐理由:
《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作为一本在计算机跨学科应用及工程技术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还通过发表前沿的研究成果推动了相关领域的进步与发展。该期刊虽然发文量不高,但是投稿还是较容易的,不过审稿周期较长,时间紧张的学者还是要慎重考虑的。
职教视野|人工智能时代,高职教育如何应对?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无线连接控制车辆运动。学校供图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正在进行VR画面体验测试。学校供图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学生进行智能交通实训的场景。学校供图
在人工智能(AI)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职业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调整专业结构、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新需求,成为摆在职业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
在这一变革的浪潮中,许多职业院校已经开始变革,探索新路径,迎接新挑战。聚焦于人工智能技术和职业教育的融合,这些尝试与探索,为职业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调向了新的航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从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查询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备案结果”,2024年全国共有618所高职院校备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服务)专业,占全国1547所高职院校的近40%。2023年10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印发的《关于做好2024年职业教育拟招生专业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各地、各职业院校要紧密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服务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鼓励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相关专业点的设置”。
高职院校到底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挑战?记者在部分高职院校看到,面对时代所出的这张卷子,高职教育正在认真作答。
纷纷布局 抓紧“人工智能”这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
任鹏文是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从去年上半年,他就注意到,课堂上,老师讲授的人工智能的最新应用内容越来越多了。最近,在编程的时候,他也已经开始使用一些轻量化的AI辅助工具。
人工智能的相关词条时不时冲上热搜,任鹏文也看到了一些关于“AI会取代部分职业岗位”的言论。但他后来在网上一查,类似的担忧似乎从1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出现。
“AI毕竟只是工具,工具肯定是要人来掌握的,等我把这门工具掌握下来就可以了。”他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已经开始进行布局,让学生能够掌握AI这一工具。
今年3月,教育部完成了2024年度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设置备案工作,共备案专业点66870个。与2023年度相比,新增专业点6068个,撤销专业点5052个。其中在先进制造业方面,支持增设集成电路技术、飞行器数字化制造技术、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专业点2123个。
今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增设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工业互联网应用专业,今年9月,将有该专业新生入学。该校副校长朱运利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提到,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过500万,国内供求比例为1:10,供求严重失调。
朱运利表示,从2023年的AI语言模型ChatGPT,到2024年的视频生成模型Sora,一系列AIGC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内容相继问世、迅速更新迭代,人工智能的影响越来越广,让所有人直观地感受到“未来已来”。学校之所以专门增设了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正是为了“抓紧这把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从宏观上看,发展人工智能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而对职业院校来说,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就业前景广阔,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也符合学校的专业布局和学科定位。
据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增加了158个新职业,其中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2020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向社会发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职业。
“‘人工智能+’打开新质生产力的大门,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产业创新的关键抓手和驱动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
提到人工智能,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品云表示,学校自2020年起就已经在原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的基础上,整合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电子信息、物联网、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等专业,成立了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
“成立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可以更好地适应并满足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吴品云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除了成立专门的物联网与人工智能学院,学校还将人工智能纳入通识课程,去年专门建设了人工智能实训室。”
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要学习《机器学习》《深度学习》《人工智能语音应用开发》《机器视觉与图形处理》《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应用》等专业课程。毕业生主要进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行业公司,从事人工智能产品测试、人工智能产品部署与技术支持、人工智能产品营销及运维、人工智能平台部署与运维、物联网智能监控以及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电子监控等岗位工作。
在人工智能应用领域,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南信院”)做了大量前瞻性探索工作。自2017年,学校就已经开始筹建人工智能学院,并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应用人才探索性培养,于2020年9月在全国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该专业。
“作为一所专注于信息领域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始终对信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新兴领域的人才需求保持高度关注,并不断探索职业教育改革的前沿理念。”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何淼建议,全国高职院校特别是信息类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前沿性新专业的探索与开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找准定位 培养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技能人才
“响应国家政策,适应技术发展的内在趋势,是学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开发人工智能新专业的大背景。”但是,何淼一直在思考,人工智能学院成立以后,到底该怎么干?怎么办专业?怎么培养人才?
“这是职业教育必须去考虑的一个现实的问题,也是我们的职责,是摆在我们面前最大的课题。”何淼感慨。
几年探索下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建立了以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应用、数据标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专业教学实训室,还建成以人工智能数据工程中心、江苏省人工智能职业应用体验中心、1+X人工智能大数据培训认证中心等一批高质量产学研平台,为学生提供双师型研修基地,以及高对口率的校外实践和顶岗就业基地。
“职业院校面向学生就业,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是其首要职责。我们有必要也有一定的责任,去为当地的职业教育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做一些前沿的探索。”何淼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说。
据何淼解释,从人工智能应用人才培养角度看,AI产业应用包含数据、算法、算力以及应用场景4个要素。其中,算力、算法产业就业门槛高,这不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相比之下,AI数据服务、AI场景应用开发更适合高职毕业生。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也提到“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数据要素新基建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下的传统行业更需要数据生产服务、AI场景应用开发类人才。
吴品云也提到,作为职业院校,在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上,从培养方式到培养目标,都与普通本科高校“存在显著区别”。
“高职院校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备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他们不仅需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更应拥有将技术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强大动手能力。高职要培养应用型的、动手操作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吴品云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解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庞大的概念,涵盖了广泛的专业领域。作为高职院校,无法全面培养人工智能产业链上所有类型的人才。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解题思路是,利用学校的优势与特色,专注于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培养具有操作和应用能力的专业人才。经过几年的专业优化调整,如今,学院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累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70余项,包括2024年国际青年人工智能竞赛国际赛三等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一等奖。
“这些成绩甚至超越了一些本科学校,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在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方面的实力与成果。我们明确自己的优势专业所在,并致力于培养该环节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吴品云说。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集成电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技术系主任杜辉也认为,必须认准职业院校的定位。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目前已经有许多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新岗位出现,比如人工智能提示词工程师。这个新兴职业的职责是优化和设计AI模型的提示词,以确保AI模型能产生更准确、有用或符合用户期望的输出。他们也负责教大模型如何理解用户、与用户的意图对齐。
还有一个新岗位就是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师,数据标注是训练人工智能大模型必要的一个步骤。杜辉举例,训练大模型时发给AI一张图片,这图片上有杯子,有矿泉水,有电脑,数据标注师就得告诉人工智能大模型,图片上哪个是矿泉水,哪个是笔记本,给AI“标注出这些东西”,帮人工智能大模型学习。
“这些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岗位,我觉得都适合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研究人工智能算法是本科生、研究生干的事儿,职业院校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杜辉说,“职业院校的学生不是要去研究算法,而是学习怎么使用人工智能。”
任鹏文对此颇有体会,去年他刚拿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嵌入式技术应用开发赛项比赛二等奖,在比赛期间,切实体会到了自己平时所学的技术是如何被应用于实践中的。“以赛促学。”他感慨,“职业教育主要是偏向应用,这方面,我感觉学校也在不断地探索和优化。”
用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贾大明的话说,时代是出卷人,教育是答卷人,企业是阅卷人。他提到,大量的企业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新质企业必然需要新质人才。
继续探索 应对“人工智能+”的全面来临
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商务、智能医疗……未来,AI技术的应用场景,显然已经不只局限于计算机专业。
从2018年开始,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就已经开始在全校普及人工智能基础应用方面的课程,最初的课程设计理念,就是“告诉学生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给全校学生都“普及一些编程基础”。但杜辉也觉得,这种简单的普及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什么效果。
直到2022年年底,人工智能开始给全社会带来一系列变革,人工智能赋能职业教育的拐点,似乎也来临了。
“人工智能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它不能替代所有的岗位和人。但是不会用人工智能的人,未来可能会被淘汰。”杜辉说。
因此,2022年10月到2023年1月,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明确企业对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变化与趋势、职业面向、就业岗位和培养规格”。报告显示,人工智能、算法、数据分析挖掘相关技术、云计算、数据安全、项目管理、沟通能力、创新等,是企业的普遍关注点。
目前,该学院有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新增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将有助于推动学院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发展模式。
杜辉跟学校其他二级学院的老师聊起人工智能的培养方案,大家都谈到,相关的通识课程需要进行改革,以适配不同专业的特点。例如,艺术类专业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绘画和大模型技术。
“我们还要再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来支撑‘人工智能+各个专业’的建设。”杜辉说,“虽然每年都在搞改革,但我认为改革的力度还是不够,不是颠覆性的。”
何淼则是将人工智能与职业教育的专业融合分成两个视角,分别为“AI+”和“+AI”。其中,“AI+”指的是以实际行业AI典型应用作为AI技术人才培养落地场景,有效提升AI应用人才培养质量。而“+AI”则是在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人才培养过程中,依托AI技术实现专业教学内容改造,促进专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有效提升传统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这两个概念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人工智能的应用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场景中的业务知识和业务领域,以确保技术能够真正服务于产业升级。特别是在工业生产等垂直领域,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更加凸显,只有与具体场景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价值。
5年的探索,让何淼感慨和困惑的还是跨专业交叉融合的问题。尽管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他仍然觉得“还不够”,“还是不能满足真正的人才交叉的培养力度和内在需求”。其中,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专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专业交叉融合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也一直是制约新专业发展的拦路石。
他给学校的解决建议是,将传统专业师资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师资混编,成立合成教研室,在师资结构、知识+AI两个维度形成专业建设团队,把每一个传统专业教研室打造成专业数字化转型的桥头堡。
幸好,随着近两年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何淼也感觉到,国家对职业教育更加重视,尤其对能与国家高质量发展方向紧密对接服务的高职专业大类更加扶强扶优,这对以人工智能应用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产业人才需求具有重大意义。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文旅学院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林宏鸿对此深有感触,她和同事们近来也在讨论,如何将自己的专业向人工智能的方向扩展。目前,该专业更偏重训练学生在着手进行设计之前,学习如何构思和规划。
据林宏鸿解释,虽然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尚未达到直接产出成品的阶段,但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方向性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这些引导,将自己的灵感融入人工智能,从而得到更多的认知辅助。一旦学生形成了初步的想法,人工智能也能够进一步提供发散性的思维方向。
“需要明确的是,AI终究只是一种工具,与学生自身的思考相辅相成。通过将学生的思考与AI的思考相结合,可能会激发出更多创新且富有价值的成果。”林宏鸿对记者说。
就设计领域而言,她认为,目前人工智能的影响更多是以辅助的形式出现,旨在为学生们提供更高的工作效率,帮助他们更加高效地进行设计工作。然而要完全取代设计师的角色,“至少在目前阶段看来是不太可能的”。
她提到,目前,文旅学院的老师也已经开始进行集体培训,力求尽快掌握人工智能相关的技术。
“当然,我们也期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能够融入AI相关的课程拓展,以便他们未来在职场中能够灵活运用设计知识并结合AI技术。我坚信,这样的结合将使他们创作出的内容更加出色,相比单纯的个人创作,将会有更大的提升。”林宏鸿感慨。
对此,吴品云的观点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在整个社会的地位必然也会越来越重要,最终会成为所有大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技术。而在职业院校,未来的学生无论是学商贸、建筑还是旅游文化,都必须学会使用人工智能这一基本的工具。“未来肯定是一个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时代。”吴品云说。
在今年4月召开的第6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上,吴品云正是数字化赋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术活动的主持人之一。论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李英利在致辞中强调,数字技术在重塑社会经济发展结构、劳动力市场和未来工作形势,同样也在重塑整个教育形态。
“要认识到,这场重塑对职业教育培养提出了全新要求,它所催生的未来产业,要求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素养,更强的专业能力,能够操作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技术含量更高的前沿生产。”李英利说,这张时代所出的卷子,职业教育正在认真作答。(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相关问答
智能制造 专业学什么课程?智能制造专业,是指智能制造学科的专业,智能制造类专业,本科专业有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智能加工知识、机械设计与制造、智能制造设备的...
智能制造 工程是干嘛的? 申请方[回答]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该专业主要研究智能产品设计制造、智能装备故障诊断、维护维修,智能工厂系统运行、管理及系统集成等,培养...
什么是 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一般认为智能是知识和智力的总和,前者是智能的基础,后者是指获取和运用知识求解的能力。智能...
智能制造 和智能建造的区别?区别:一、定义不同:传统制造模式由于工厂内部的设备是来自不同品牌的供应商,设备数据标准不统一,造成数据采集并上传到不同的数据库,只能做单点的分析,而...
智能制造 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它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新发展?实际意义实际应用:机器视觉,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专家系统,自动规划,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自动程序设计,智能控制...2、模块化...
智能制造 专业,大二要分科一是机器人二是智能制造,哪个方向更好?这两个专业区别不大。智能制造面比较广,包含了机器人专业。不管你选哪个专业,关键是自己要学好基础,多学技能,机器人编程,数控机床编程,数控系统调试与维修...
智能制造 的内涵是什么?智能制造源于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应用。其概念最早有由美国人赖特和布恩于1988年提出。1991年,日美欧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又提出智能制造系统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技...
长春科技学院 智能制造 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 申请方[回答]~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长春科技学院的智能制造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专业设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智能制造 方向)这个专业怎么样,会不会像机械类一样让人觉得无奈?谢谢邀请。其实无论是什么专业,学好了学精了,都能成事。口红一哥李佳琦的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个专业自身特点决定了从“书本”到...
智能制造 技术与机器人专业的研究生都学那些课程?目前我了解到开设这个专业的是南方科技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系在“力学”一级学科下增设“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二级学科。2020年,该系开始招收“0801Z1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