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 供给侧改造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上海成立生态联合体,打造产融合作“上海范式”

小编 2024-11-23 智能制造 23 0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上海成立生态联合体,打造产融合作“上海范式”

“上海制造”,曾创造过新中国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如今,在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驱动下,“上海制造”正不断迈向“智能制造”,提档升级。1月3日,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浦东举办。大会对上海智能工厂建设成果进行重点推介,总结智能工厂建设经验,突出建设亮点特色,提出智能工厂建设的“上海方案”。

上海市智能制造产融合作生态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会上成立。联合体首批成员单位包含上海电气自动化、上海移动等7家智能制造供给侧单位以及上海银行等5家金融服务机构。联合体的成立旨在加速触发上海智能制造创新高地和金融资源聚集地同频共振,持续探索智能制造产融合作新机制模式。

上海成为智能制造“双料冠军”城市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是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一环,将智能工厂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是上海超大城市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通过系统性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上海智能工厂建设主阵地不断巩固、智能制造生态朋友圈持续扩大、创新发展政策工具箱逐渐完备。2023年度上海共11家单位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3家单位62个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获评工厂数和场景数均位于全国城市首位,全市国家级智能工厂和场景总数实现“双倍增”。其中汽车领域21个场景入选名单,总数和入选比例(占本市34%)全国第一,上海汽车产业智能制造全场景建设成效凸显。目前上海已累计培育3家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19家国家级示范性智能工厂,60家单位11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已建成智能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汽车等重点产业智能制造全链条、全场景建设成效凸显。

智能工厂建设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能力日益增强。据了解,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地和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产业集聚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全国第一。通过智能工厂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和工艺加速突破,目前上海已牵头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37项,实现“卡脖子”关键装备、核心部件与工业软件突破40余项,实现新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新软件首版次超300余项,有力推动了产业链关键装备、材料和软件的自主可控和创新应用,有效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夯实制造业发展坚实底座。

面对“互联网+”变革,如何“聚浪成潮”,助力传统产业完成智能制造的转身?去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支持重点行业建设“产业大脑”,汇聚行业数据资源,推广共性应用场景,服务全行业转型升级和治理能力提升。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指出“产业大脑”的内涵,引导实体企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智造新实体”;通过数据协同与AI赋能,构建集市场需求、研发设计、原料采购、资源配置、生产制造、绿色低碳为一体,需求快速感知和供需精准匹配的“智慧大脑”。“数实融合将为产业新赛道注入新动能,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格局。”

打造智能制造产融合作的“上海范式”

加快走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据权威机构估计,在《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利好刺激下,至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发展将会迎来新高,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超过45%。在市场广阔前景的背后,离不开银行、保险机构、资本市场等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资金要素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为智能制造企业持续供给“源头活水”。据悉,上海通过搭建“需求发布+揭榜挂帅+产融合作”平台,已累计为智能制造创新企业和智能工厂建设提供超500亿元专项额度。

会上成立的上海市智能制造产融合作生态联合体将聚焦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供给链链式转型等,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互动融合,夯实上海制造业发展底座;同时也将面向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加快推出具有产业特色的“转型解决方案+金融解决方案”定制化套餐产品,做到一窗受理、一站解决,打造智能制造产融合作的“上海范式”。

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连接器事业部亚太区运营总监徐晓莹表示,联合体将加强产业链上的协同组织,“借用产业链联合体的能力,企业可以加快标杆工厂的建设。”

目前,上海已形成横纵结合的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机制。横向组织市级10个委办局、16个区、3个管委会、8个集团、5个在沪央企,形成主要领导挂帅的智能工厂推进专班。纵向构建国家、市、区联动的金字塔型培育体系,联动各项政策,创新机制,构建智能工厂建设一体推进体系。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上海将智能制造作为促进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用机制保障推动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共同发展。如2022年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长三角相关职能部门,联合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12家企业,打造“全长三角造”工业机器人,已累计推出4个型号,销售超过2300台,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整机、锂电、光伏等行业,推动国产智能装备实现“能用”“敢用”“好用”。

今年上海将新建70家市级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主战场。大会上透露,上海已累计建成19家国家级智能工厂,100家市级智能工厂,完成1000多个智能制造场景推广和落地应用。上海成为全国首个机器人密度纳统城市,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383台/万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介绍,上海将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要求,推进“20035”工程,即到2025年新建设200家智能工厂、20家标杆工厂,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评估诊断、重点企业数字化网络化、重点链主企业智能化全覆盖这三个全覆盖和智能制造标准制修订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应用场景推广数、工业机器人产量、智能制造新技术突破数这五个智能制造核心指标倍增。

今年是智能工厂建设深化提质年,市经信委将按照上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把握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趋势,围绕“(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落实“智能工厂领航行动”,加快智能化技改、数字化赋能、网络化协同,形成新质生产力。

按照国家智能工厂建设标准,今年上海将新建设70家市级智能工厂。聚焦重点产业,实施“智能工厂+”行动,“+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都市产业”等重点行业,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供应链全环节的系统优化和全面提升。同时,鼓励数转智改服务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元宇宙、新型网络等数字技术,赋能装备、软件、网络、数据等“成组连线”集成创新,引导重点产业设计、研发、制造各环节共链融通,多链互补,推动产业智能制造全场景全链条落地。力争今年新建智能工厂中达到示范性(L3级)和标杆性(L4级)比例超70%。

(来源:浦东发布)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上海成立生态联合体,打造产融合作“上海范式”

“上海制造”,曾创造过新中国工业史上的多个第一;如今,在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驱动下,“上海制造”正不断迈向“智能制造”,提档升级。1月3日,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浦东举办。大会对上海智能工厂建设成果进行重点推介,总结智能工厂建设经验,突出建设亮点特色,提出智能工厂建设的“上海方案”。

上海市智能制造产融合作生态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在会上成立。联合体首批成员单位包含上海电气自动化、上海移动等7家智能制造供给侧单位以及上海银行等5家金融服务机构。联合体的成立旨在加速触发上海智能制造创新高地和金融资源聚集地同频共振,持续探索智能制造产融合作新机制模式。

上海成为智能制造“双料冠军”城市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智能制造是着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招,是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一环,将智能工厂作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加快智能工厂建设,是上海超大城市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通过系统性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上海智能工厂建设主阵地不断巩固、智能制造生态朋友圈持续扩大、创新发展政策工具箱逐渐完备。2023年度上海共11家单位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33家单位62个场景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获评工厂数和场景数均位于全国城市首位,全市国家级智能工厂和场景总数实现“双倍增”。其中汽车领域21个场景入选名单,总数和入选比例(占本市34%)全国第一,上海汽车产业智能制造全场景建设成效凸显。目前上海已累计培育3家国家级标杆性智能工厂,19家国家级示范性智能工厂,60家单位111个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已建成智能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运营成本平均降低30%,带动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8%。汽车等重点产业智能制造全链条、全场景建设成效凸显。

智能工厂建设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撑能力日益增强。据了解,上海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输出地和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产业集聚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先进制造业城市发展指数”全国第一。通过智能工厂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和工艺加速突破,目前上海已牵头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37项,实现“卡脖子”关键装备、核心部件与工业软件突破40余项,实现新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新软件首版次超300余项,有力推动了产业链关键装备、材料和软件的自主可控和创新应用,有效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夯实制造业发展坚实底座。

面对“互联网+”变革,如何“聚浪成潮”,助力传统产业完成智能制造的转身?去年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支持重点行业建设“产业大脑”,汇聚行业数据资源,推广共性应用场景,服务全行业转型升级和治理能力提升。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指出“产业大脑”的内涵,引导实体企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打造“智造新实体”;通过数据协同与AI赋能,构建集市场需求、研发设计、原料采购、资源配置、生产制造、绿色低碳为一体,需求快速感知和供需精准匹配的“智慧大脑”。“数实融合将为产业新赛道注入新动能,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基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打造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格局。”

打造智能制造产融合作的“上海范式”

加快走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

据权威机构估计,在《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利好刺激下,至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相关产业发展将会迎来新高,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超过45%。在市场广阔前景的背后,离不开银行、保险机构、资本市场等在内的各类金融机构持续加大资金要素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为智能制造企业持续供给“源头活水”。据悉,上海通过搭建“需求发布+揭榜挂帅+产融合作”平台,已累计为智能制造创新企业和智能工厂建设提供超500亿元专项额度。

会上成立的上海市智能制造产融合作生态联合体将聚焦智能制造产业创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产业链供给链链式转型等,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互动融合,夯实上海制造业发展底座;同时也将面向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加快推出具有产业特色的“转型解决方案+金融解决方案”定制化套餐产品,做到一窗受理、一站解决,打造智能制造产融合作的“上海范式”。

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连接器事业部亚太区运营总监徐晓莹表示,联合体将加强产业链上的协同组织,“借用产业链联合体的能力,企业可以加快标杆工厂的建设。”

目前,上海已形成横纵结合的智能工厂建设工作机制。横向组织市级10个委办局、16个区、3个管委会、8个集团、5个在沪央企,形成主要领导挂帅的智能工厂推进专班。纵向构建国家、市、区联动的金字塔型培育体系,联动各项政策,创新机制,构建智能工厂建设一体推进体系。

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上海将智能制造作为促进长三角协同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用机制保障推动长三角产业链协同创新、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共同发展。如2022年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长三角相关职能部门,联合长三角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12家企业,打造“全长三角造”工业机器人,已累计推出4个型号,销售超过2300台,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整机、锂电、光伏等行业,推动国产智能装备实现“能用”“敢用”“好用”。

今年上海将新建70家市级智能工厂

智能工厂是数字化转型的主阵地、主战场。大会上透露,上海已累计建成19家国家级智能工厂,100家市级智能工厂,完成1000多个智能制造场景推广和落地应用。上海成为全国首个机器人密度纳统城市,重点产业机器人密度达383台/万人,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据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张英介绍,上海将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行动”要求,推进“20035”工程,即到2025年新建设200家智能工厂、20家标杆工厂,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评估诊断、重点企业数字化网络化、重点链主企业智能化全覆盖这三个全覆盖和智能制造标准制修订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应用场景推广数、工业机器人产量、智能制造新技术突破数这五个智能制造核心指标倍增。

今年是智能工厂建设深化提质年,市经信委将按照上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把握智能化、绿色化协同发展趋势,围绕“(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落实“智能工厂领航行动”,加快智能化技改、数字化赋能、网络化协同,形成新质生产力。

按照国家智能工厂建设标准,今年上海将新建设70家市级智能工厂。聚焦重点产业,实施“智能工厂+”行动,“+汽车、+高端装备、+电子信息、+都市产业”等重点行业,促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供应链全环节的系统优化和全面提升。同时,鼓励数转智改服务商大力发展人工智能、元宇宙、新型网络等数字技术,赋能装备、软件、网络、数据等“成组连线”集成创新,引导重点产业设计、研发、制造各环节共链融通,多链互补,推动产业智能制造全场景全链条落地。力争今年新建智能工厂中达到示范性(L3级)和标杆性(L4级)比例超70%。

相关问答

融合 智能 科技是国企吗?

中能融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不是国企。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融合”)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公司的定位是智慧能源平台建设和运...

这意味着“ 供给侧 改革”既要做好减法,更_作业帮

[最佳回答]解析:第(1)问的知识限定为政治生活,主体是政府,设问指向是政府应如何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类型是措施类,材料主要内容是“供给侧改革”的“加法”措...

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格力电器加速实现产业转型,讲故...

[最佳回答](1)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质量和方式.格力为消费者提供了节能、健康、智能的家电产品,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人...

2018年12月中国 制造 业和非 制造 业PMI指数“一降一升”,对此你如何看?

非制造业53.8,前值53.4.点评经济继续处在下行趋势中。12月PMI继续处在下行趋势中,且自2016年7月以来首次跌破50荣枯线...固定资产投资经过多年大幅增长,许多行...

数字技术对 制造 业的改变表现在?

1.生产自动化: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能够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和传感器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并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出错率...

智能制造 和智慧工厂有什么不同?

近年来,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全球制造业正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为应对新工业革命下的国际竞争,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未来十至二十年,在“中国 制造 ”崛起的背景下,科技企业是否会迎来爆发式的发展?

在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本文将进一步对中国制造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发展状况。随着产业...

目前中国产业升级效果如何?你对中国 制造 业的未来有信心吗?

产业就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一讲到产业大家都会认为主要指制造业。中国的制造业改革开放前主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要目标,但供不应...

中能融合科技有限公司是国企吗?

能融合不是国企。中能融合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融合)是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公司的定位是智慧能源平台建设和运营主体、能源安全的重...

传统 制造 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需要支撑的是?

(一)智能制造——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近年来全球各主要国家对制造业战略性地位重新进行审视,通过实施制造业振兴等计划,争相介入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