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智能制造“柔性”化作“硬实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张煜欢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 张煜欢 摄
中新网杭州7月26日电(张煜欢 汪旭莹)“疫情背景下,具备柔性化生产特质的智能制造让企业可以在短期内重建一条个性化生产线,推动产品快速更新迭代。智能制造将发挥巨大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说。
25-26日,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人工智能发展成热点议题。王耀南26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接下来智能制造机器人将继续向智能化、柔性化、灵巧化、协作化方向发展,以适应网络化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需求,形成中国制造“硬实力”。
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现场。 张煜欢 摄
今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防护品缺口大,考验着供应链的应变能力。借力大数据与物联网,包括生产计划重新安排、原材料库存调度、物流计划调整等,都实现了快速协同。而通过柔性生产实现高效复工的案例也不胜枚举。
“智能制造的一大特点是‘有柔性’。”王耀南举例,“疫情期间,我们团队研制了医用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医用物资配送机器人等系列防疫机器人,免费赠送医院使用。从过去面向生产线的物流机器人到防疫机器人,仅一个月不到的时间便可实现‘变身’。”
他介绍,智能制造采用工业互联网技术,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可构建起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
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现场。 张煜欢 摄
“要高度重视智能制造,机器人、互联网络、人工智能三者相加可形成一条完整的智能制造产线。”王耀南说,智能制造的特征是有针对性地生产市场需求产品,必须通过“需求”来驱动产学研用。
针对当前智能制造领域短板,王耀南表示仍有诸多挑战性问题亟待解决。“有的企业想应用智能制造但没有技术,有的地方政府想推广智能制造但找不到合适的企业,有的研究机构技术不一定适用于企业生产……只有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才能在未来发掘智能制造的更大潜能。”
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现场。 张煜欢 摄
他提到,如此次大会举办地杭州,近几年在政府大力推动下,智能制造和机器人发展都走在了国内前列。“这也会吸引到大量的研发队伍、优质企业进入到杭州,为打造数字经济注入能量,是一个良性循环。”(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闻分析:智能制造如何在新冠疫情中“危中寻机”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彭茜)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国际市场震荡。从因疫情大范围停工,到克服困难复工复产,全球制造业也在危机中寻求新出路。
尽管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加,但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仍是大势所趋。对于探索智能制造转型的中国来说,面对疫情如何“危中寻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仍是重点课题。
全球制造业“危中寻机”
疫情给全球生活生产方式带来新挑战,对制造业冲击尤其大。制造业依赖全球产业链,但各国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对企业用工数量和通航等进行了诸多限制,全球物资流通和企业生产受到巨大影响。
不过,疫情作为“催化剂”,也进一步激发了生产线均由机器人操作、可实现关灯状态下的全自动化作业的“熄灯工厂”、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转型需求。全球制造业通过加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危中寻机”。
美国工具公司首席执行官、美国《福布斯》杂志撰稿人安娜·谢德列茨基此前在该杂志上发表文章说,为减少病毒传播,对于工人操作距离的要求明显增加,这离不开制造业现代化,“我们可能在未来18个月看到过去许多年才会实现的创新,这将带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更少浪费”。
爱尔兰研究与市场公司发布的全球智能制造市场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年底,全球智能制造市场总额将达到1813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2204亿美元。
目前,中国疫情得到控制,但全球范围内疫情仍在蔓延。在复工复产大背景下,如何解决跨国协作是制造业面临的又一难题。通过与新兴科技公司“联姻”,以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手段摆脱传统人力对效能的束缚被认为是发展方向。
中国增强现实(AR)科创公司亮风台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廖春元说,今年以来,亮风台在制造业方面的业务需求,特别是在远程装配指导、远程验厂、远程售后等增强现实协作方面的需求有明显提升,而挑战在于这些新技术手段能否与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最终成为行业的常规能力与常规需求。
“智能制造”如何再升级
抗疫之战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持续,全球科技经贸交流何时回归正轨尚不明朗,对中国制造业抗风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在新冠疫情前,制造业强调全球战略,装备需求市场往往在一个地区或国家,装备集成在另外一个地区或国家,而相关软件、零部件分布在其他地方,大家唇齿相依、共同发展。现在这种格局被疫情或人为破坏了。”中国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长聘教授刘辛军说。
刘辛军建议,中国制造业应抓紧补这段时间暴露的“短板”,比如机器人作业是切断病毒与人接触的有效途径,但中国的机器人只在送餐、消毒等领域发挥了作用,而在最需要无人化作业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技术性领域发挥作用有限,这凸显出我国医工交叉研究严重不足,后期需要重点加强。
“工业机器人是个通用设备,具体能应用在哪儿,取决于具体需求和应用工艺。打通基础研究、通用技术、专业知识和应用场景的无缝衔接十分必要。”刘辛军说。
廖春元也坦言,新技术企业和传统制造企业之间存在认知、模式、叙事方式等差异,二者需更深入交流,理解制造企业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融合。
此外,中国工业智能化人才仍有很大缺口。既懂工业,又精通数据分析、网络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极度缺乏。刘辛军指出,当前更需重视对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
受访专家指出,除人才挑战外,中国智能制造基础研发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在基础部件、智能制造标准、工业软件、网络信息安全方面尤其需要多下功夫,更多企业尚处于电气化、自动化甚至机械化阶段,因此要分区域、分领域、分阶段推进智能制造,要以效果和解决问题为目标,切忌急功近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新华社
相关问答
国外 疫情 严重,国内哪些自产品牌市场增大?国外疫情严重,国内自产品牌市场不断扩张,对国内企业是一个机遇,更是一个挑战。1:疫情导致国外多个国家封城,停机,感染人数天天巨增。企业停办公,工厂停...国外...
你如何看 疫情 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互联网行业是否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对当前中国经济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从零售餐饮、住宿旅游、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行业营收大幅下滑,到制造业、房地产、施工建筑等因人流、物流...
如何看待碧桂园、美的投产口罩?“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制造什么”2月10日,凤厂研究决定投资医用口罩生产线,当天下午,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旗下的博方众济正式肩负起凤厂投资口罩产线、生产口罩...
突如其来的 疫情 ,企业面临洗牌,什么样的企业才能突围困境?1、在线办公随着新冠病毒的持续影响,人们提倡“不外出,就是普通人对疫情控制最大的贡献”的宅文化,在疫情尚未受到有力控制的情况下,为了减少人与人面对面的...
自主设计的清洁机器人获德iF设计奖,碧桂园机器人产业发展如何?以上论之,智能制造的潮流未来将快速蔓延,尤其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对生活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当然,抛开疫情而论,未来无人化操作的机...
这次 疫情 对中国影响有弊也有利,大家怎么看?天干地支60年一个轮回,甲子年是一次轮回的开始。民间总把甲子年当做不好的年份,1900八国联军侵华、1960大饥荒、2020疫情。不可否认,席卷全球的疫情给中国带来...
目前 制造 业的现状是怎样的?作为制造业的一名从业者,在制造业也摸打滚爬许多年,谈一下个人体会。据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截止到到2010年制造业产值在全球占比超过美国,成为...
非典导致互联网产业快速崛起,新冠会催生什么巨大产业?确实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也带来了机会,正所谓危机不会淘汰一个行业,可以加速行业进化。我认为以下几个产业会加速发展:1、远程医疗。疫情...
最近两年,有哪些新兴行业产生?1.自媒体,直播行业。随着网速提速,5g的发展,短视频,直播等发展越来越迅速。2.智能制造,随着我国提出的工业2025计划,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由粗放式向精...
听说恒大汽车能造光刻机了,是吗?恒大本次生产的汽车,有着世界最先进的装备,世界最先进的工艺,世界最先进的智能制造生产基地,整个生产过程严谨,缜密,技术过硬,而且车间堪称震撼,像梦工厂...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