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云

智能制造行业的核心 思谋科技CEO沈小勇:智能制造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小编 2024-11-24 工业云 23 0

思谋科技CEO沈小勇:智能制造的核心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

2022年9月15日,以“创新增动能、创业促就业”为主题的全国双创周正式启幕。在双创周深圳活动上,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沈小勇作为深圳创业青年代表,出席了深圳双创周活动并发表了主旨演讲,指出智造发展后半场的关键。

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CEO 沈小勇在深圳双创周现场发表主题演讲。

“与其他AI企业不同,思谋创立之初,就坚定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引入工业制造赛道”,沈小勇在演讲中提出,随着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与内外部环境变化,制造业面临成本、质量、效率等多方面挑战,亟须向智能化转变。而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将人工智能等工业4.0技术应用于生产制造全生命周期,使制造拥有“思考的大脑”,通过自主深度感知、决策和执行,提升制造各环节质量管理和生产效率,实现提质增效与降本减存。

相关资料显示,思谋科技成立于2019年12月,是一家AI工业检测与高清视频服务提供商,专注于在智能制造(检测领域)运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已服务了卡尔蔡司、空客、博世、佳能、大陆集团等超过100家企业,覆盖泛半导体、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消费电子、精密光学等制造行业。

根据iResearch数据,预计至2025年国内计算机视觉核心产业规模和带动相关产业规模将分别增长至1537.1亿元和4858.4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5.9%和22.5%。

此前,机器视觉业内有一个共识:计算机视觉在学术界和工业界上有差异,机器视觉在工业界落地还需要在网络架构实验,训练方法试验、造数据、清洗数据、badcase分析、打补丁等环节进行多方面调试;同时,还要对具体业务场景进行针对性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算法和商业应用的融合。

针对上述难题,思谋科技提出自动持续优化MOA(工业4.0最佳解决方案)并形成了完善的智能制造产品架构——“1+2+N工业智能体”:

一个智能工业平台、两大智能标准化传感器系列,以及N个行业解决方案及高端智能检测设备,帮助工业企业实现工厂的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完成智能技术与产品的国产化替代,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其中,思谋智能工业平台SMore ViMo已实现搭载超过1000个细分行业场景的智能化生产模型,针对复杂且零散的需求,提供数据管理、方案设计、模型训练等全流程智能化服务,完成机器视觉质检、设备故障诊断、无人智能巡检、生产现场检测、销售预测及需求管理等任务。

同时思谋推出的智能传感器和高端智能检测装备可应用于各种制造细分场景,配套产线全自动视觉检测系统,实现产品生产全流程的深度感知和智慧决策。

近日,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列出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2022年的五大发展和应用趋势,分别是优化数据的质量、健康和安全领域、零售业、智能网联汽车以及边缘计算等领域。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计算机视觉技术未来发展也面临众多挑战,比如行业需求与技术算法的精准结合、计算机视觉算法开发的时间与人力成本、技术算法设计与芯片升级的迭代同步等都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培均

智能制造的核心是什么

经济危机让中国警醒了!2015年中国在制造业的方向上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智能制造!

在目前的世界竞争格局中,唯有提升制造业水平,把中国制造业整体推升至智能制造的水准,中国才真正有机会成为制造业大国,中国经济才会长期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智能制造的大框架下,机床、机器人、3D打印都处于怎样的地位,前景又如何?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一、机床仍是智能制造的核心

刚刚过去的2015,制造业最火的词是“机器人”!

“机器人”之所以火,在中国有其特定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3个方面:

1.中国劳动力出现了结构性短缺

说“结构性短缺”,其实不是真正的短缺,而是出于某些原因才短缺的,最主要的是90后整体厌恶体力性工作和蓝领身份,导致这样的结果原因特别复杂,根本原因是源于社会整体的浮躁和攀比之风炽盛,导致一方面社会上出现不完全就业,另一方面制造业招工难,二者同时存在的现象。

企业为解决燃眉之急,“机器人”自然成为首选的替代解决方案。

2.劳动成本快速提升,企业不堪重负,转而寻求机器人代替人工

人工成本持续提高是不争的事实,不必赘述。即使是经济不断下滑的大背景下,仍未现趋缓之势。

3.企业迫于提高效率的压力,寻求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中国制造业长期低水平竞争格局并未改变,社会总需求下降导致竞争白热化,“生存还是死亡”已是无法回避的严重选项。这种情景之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成为新的迫切的需求,“机器人”自然成为竞争的手段。

然而,机器人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不可能成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充其量是智能制造的环节,机器人最终无法提升产品质量,金属加工行业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仍是“机床”!退一步说,机床在制造业中起到的作用目前来看仍不可替代。

“机器人”的火爆,将随着自动化代替人工化的逐步深入而趋于平淡,当中国制造业使用机器人的比例追赶上发达国之后(这一过程不会太长,以中国人做事的风格来推算,10年时间足够了),人们又会将目光重新聚焦在“机床”行业之上,因为,“机床行业”长期拖中国制造业的后腿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3D打印将成为机床的重要门类,前途不可限量

3D打印技术虽是近年火起来的加工手段,但其发展的历程可以说不算短了。之所以又突然火起来,是因为欧美在3D打印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且在实际的加工中取得了重大进展。

到今天为止,3D打印仍可算作是新生事物,所以也必然遵循新生事物的发展节奏,即初期发展缓慢,一旦在技术上有了突破,局面会迅速打开;如今,我们已隐隐地感觉到:这一天就要来了!

制约3D打印技术的关键是材料,随着材料技术的突破,3D打印将发挥出难以估量的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将改写制造业的格局。

中国在3D打印这一技术上的黯淡前景——将是无法避免的,这与机床行业落后的原因如出一辙。到目前为止,中国在材料科学方面的落后局面,也终会在3D打印技术上重演!

三、中国机床行业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不是缩小了,而越来越大!

中国机床行业在近10年里,看似有很大进步,但实质上却是被发达国家落得越来越远,以我的估计在50年以上。

中国机床行业的落后表现已是老生常谈了,虽不是新鲜事,还是可以再来说一说:

1.加工精度提高有限;

2.稳定性长期无法提升;

3.关键技术没有重大突破,长期依赖进口;

4.自动化水平低下。

中国机床业不争气的原因有很多,总结果起来如下:

1.社会风气浮躁,没人愿意埋头于新技术的研发;

2.教育体制严重不匹配,人才匮乏;

3.社会始终未培养出工匠精神,整个社会做事敷衍了事;

4.机床行业中:大企业以吹牛为能事,中小企业无力搞研发;

5.政府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整个社会信奉“拿来主义”甚至是“偷来主义”;

四、中国的智能制造要快速见效,引入欧美技术是无奈的选择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供给侧改革”,欲在近期内实现“智能制造”,其发心是好的,怎奈中国机床业不给力啊!为今之计,引进欧美先进技术是一个选项。

除了引进技术,中国还有很多事要做,都是硬骨头,比如:

1.政府转变浮夸之风为实干之风,引领全社会脚踏实地,以制造业为荣!

2.培养工匠精神!这方面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一代人的时间够吗?又或者几代人方可?前景不明!

3.教育体制改革,以振兴制造业为主导,鼓励学以致用!

4.降低企业负担,让企业有财力搞研发!

相关问答

智能制造 是不是 核心 期刊?

你好,不是核心期刊,只是有影响因子的国家级期刊《智能制造》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主管,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中国计算机用户有协会CAD/CAM分会主办的国家级月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