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刚需”见底,青岛这家船配“隐形冠军”企业如何突围
“隐形冠军”,中小企业的标杆,指在某一细分领域,具备技术、产品、市场等多维度的碾压实力。然而,当拳头产品走过了销售高峰后,身处行业顶端的“隐形冠军”们也会同样面临挑战。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德威”)曾经凭借自主研发生产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成功打破国外垄断,跻身全球前五。近年来,面对产业结构调整,他们逆势突围,在确保传统业务基本盘稳定的同时,“二次创业”抢抓绿色航运新赛道,并成功拿下国内首套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实船订单,实现“新纪录”。
从传统到新兴,海德威在走的路,可以说是眼下众多企业面临的共同课题。那么,“先立后破”式转型背后,企业靠的是什么,又给出了怎样的发展启示呢?
企业研发中心
传统产品面临结构性调整,“隐形冠军”企业迎转型大考
从航行数据记录仪,到水处理系统,再到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海德威近20年的企业发展,可以说见证了船配行业从粗放到智能的进化史,而企业也在其中不断实现自我突破。
时间回拨到2008年,海德威自主研发生产的海洋卫士®️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问世。海德威科技集团(青岛)有限公司战略发展总监卢克超还记得,压载水处理系统在当时全部由国外厂家垄断,虽然市场前景广阔,但还没有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先例。为了向高端船配领域升级拓展,打破国外企业垄断,赢得船东认可,他们在研发方面可以说不计成本。“2014年,在丹麦,三轮陆上两轮实船试验,我们的单次试验费用就超过1000万。”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这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正是不计成本地付出,让海德威第一次站上了风口。2010年,自主品牌海洋卫士®️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斩获首套订单;此后,随着市场进入爆发期,订单量也进入高速增长。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对船舶排放海里的压载水进行处理的装置,压载水处理系统在业内被叫做“履约产品”,通俗来说就是船配“刚需”。在IMO(国际海事组织)合作框架下,根据相关公约要求,船舶运营必须履约性强制安装。
“自主研发生产压载水处理系统,算是第一次转型,让我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也让我们看到了自主研发创新产品的巨大潜力。”卢克超介绍,截至2023年底,海德威集团海洋卫士®压载水处理系统订单超3500船套,交付近3000船套,顺利完成销售目标。
根据IMO相关要求,现有船舶需要在2024年底之前完成安装压载水处理系统。也就是说,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市场需求会逐渐呈现缩减的趋势。
面对变化,海德威一方面继续优化升级水处理产品,在新造船压载水处理系统的国内市场占比保持30%以上。2023年,压载水处理系统还取得了由CCS(中国船级社)颁发的“碳足迹评价证书”,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获得了权威认可。另一方面,针对于船舶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布局也已经悄然推进。
打造低碳航运新模式,二次创业描绘增长“新曲线”
如果说压载水处理系统,让海德威完成了脱颖而出的首秀,那么眼下的二次转型,企业又将去往何方呢?答案是,低碳航运。
根据IMO(国际海事组织)设定的最新减排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实现净零排放。清洁能源是船舶从低碳走向碳中和、零碳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使用甲醇等新型清洁能源的新船型不断交付,绿色航运俨然已经成为全球航运业的新趋势和新赛道。
然而,另一方面,从船舶市场需求角度来说,甲醇产能远远不够。以一艘两万一千箱的集装箱船为例,甲醇年需求3万-5万吨,而目前国内建成绿色甲醇产能仅30多万吨,也就是说,即便全部投入船舶领域,也只能满足几艘船的需求。对比全球目前的在造船,仅去年签订单的甲醇燃料船就有138艘,这些船陆续交付,绿色甲醇短缺局面也将日益凸显。
在海德威位于青岛崂山区的研发中心,围绕船用LNG/甲醇燃料供给系统,船舶尾气脱硫系统、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等设备模块的优化和升级,工程师们全情投入。
据悉,海德威与国家能源集团航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为其建造的10000DWT甲醇双燃料综合电力推进船提供“甲醇燃料供给系统”解决方案,相关设备已经于去年底完成交付,预计4月份船舶将下水试航。这不仅预示着内贸航运替代燃料正式跨入甲醇时代,对于海德威而言,则是其在成功研发国产压载水处理系统后,又一次在全新赛道中实现领跑,成为国内首套拿下甲醇燃料供给系统实船订单的企业。
尾气脱硫系统
不过这一次,看准了新风口的海德威,不止要创新产品,还要为低碳航运这一全球性的新课题创造新模式。“我们计划打造的是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据介绍,根据计划,全链条的零排放将是项目最大亮点。利用现有的海上风电、光伏设备发电,通过企业自主研发的电解槽、碳捕集等装备技术,在码头基地完成绿色电制合成甲醇,也就是船用绿色甲醇,然后作为船舶燃料,完成航运碳循环生态圈闭环。
“绿色航运方面,目前已经有实际的增量显现。往后两年来看,随着我们的新能源产品布局深入,业绩大幅增长有望到来,产值或将是以前的好几倍。”海德威没有对于转型的犹豫和不确定,相反,更多是笃定的专业与信心。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一些细节。例如,区别于传统生物质、陆地绿电等“常规模式”,创新性提出,与能源企业合作,利用已有的海上风电、光伏设备废电制氢,进一步提升产能;把生产场景直接布设在码头,减少陆运成本等等。而这些细节,折射出的显然不仅仅是企业在船配行业的资历,更是一种“隐形冠军”企业的实力。
抢抓国内造船业转型升级脉动,拼品质不拼价格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已经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位。青岛海洋经济发展强劲,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完成5181.3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
对于诞生于青岛的海德威而言,两次转型突围,与国内造船行业蒸蒸日上以及地方政策环境的优化,密不可分。
“我们的压载水处理系统刚刚上市时,在跟瑞典同行的竞争中,虽然对方报价数倍于我们,但是依然可以无悬念中标。因为这个行业不相信低价,客户认的是品质、品牌。”谈及国内造船行业近年来转型升级的步伐,卢克超感受颇深。他表示,正因为国内船舶制造市场占有率日渐提升,作为船配企业,有了更多市场机会,得以让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被更多船东方看到、认可。
“我们都是跟自己赛跑的人。”正如卢克超所说,当市场机会到来,最终能够抓住的企业,靠的一定是品质和品牌的双重积累。这背后,唯科技创新不破。
海德威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打造的新能源实验中心甲醇试验平台项目
据悉,海德威已拥有涵盖近20个主流船级社、船旗国在内的全面认证体系及累计86项授权专利。2023年,由海德威集团与哈尔滨工程大学联合打造的新能源实验中心甲醇试验平台项目连续稳定运行超1000小时,收获业界瞩目;氨燃料供给系统、碳捕集与再利用系统等解决方案接连取得由挪威船级社(DNV)、意大利船级社(RINA)、中国船级社(CCS)等权威船级社授予的原理认可证书。
航运业绿色变革的当下,作为船配行业的转型缩影,可以预见,海德威和更多企业的新航道才刚刚开始。
无人驾驶、远程操控!我国首艘自主航行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在青岛造船厂试航
半岛全媒体记者 孙静 华敬方
9月14日,我国首艘具有智能航行能力、面向商业运营的运输货船——“智飞”号在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试航。据介绍,“智飞”号的研发制造是践行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抢占海洋装备制造业高地、助力青岛“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积极举措,对推动国内智慧航海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对于青岛造船厂发挥传统制造业优势、推进产品结构转型升级、拓展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打造本土优势产业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
“智飞”号
具备无人驾驶、远程操控、自主航行三大功能
9月14日上午7点,半岛全媒体记者来到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此时,“智飞”号正在船厂1号码头内静静备航,海域内可见浪花层层涌动,十余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试航前的最后准备,随着船只浮动,缆绳发出阵阵“吱吱”的响声,一切正蓄势待发......
上午10点,随着一声汽笛长鸣,“智飞”号自主航行集装箱实验船缓缓驶离青岛造船厂船坞,驶向女岛海区。这艘船排水量约8000吨,总长117.15米,型宽17.32米,型深9.9米,设计航速12节,续航力4500海里,具备无人驾驶、远程操控、自主航行三大功能,船上设有310个标准箱,集纳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主要用于国内沿海航区集装箱船运输及智能系统测试。
“智飞”号开始试航。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国内首艘智能化集装箱商船,“智飞”号于14日在即墨区田横镇女岛周边海域试航1天,主要进行自主避碰功能、自主循迹航行功能、远程遥控驾驶功能及航速、稳性、抛锚、回转性等方面的航行试验,全面检查航行状态下设备及系统的协调性、稳定性及安全可靠性。设备及系统的各项性能指标数据,测量设计和建造质量是否满足本船技术状态的要求。
“智飞”号驶离码头。
利于减少船舶运营成本,加快智能航运发展
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海鹰介绍,“智飞“号的投入使用,将为实现船舶货运无人化乃至航运业态再造,奠定重要技术基础,对促进国内船舶制造业转型升级,推进智能航运和船舶工业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比如说水下避碰、新能源的储能箱,这都会对船舶运营成本的减少提供很大帮助,这艘船的投入使用,将加快智能航运的发展。”
作为有着七十余年发展历程及丰富的船舶建造经验的造船公司,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累计建造船舶600余艘,产品体系全面,长期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保持良好的合作研发关系,同时引进国外先进的船舶设计软件(东欣SPD及TRIBON M3),拥有工程技术人员100余人,形成了系统完善的设计研发体系。“我们拥有先进的生产流程设置及国内先进的设备设施近2000余台套,较高的设备配置水平及青船始终坚持的‘客户至上、品质立业’的理念、优秀的质量管控团队,也为确保该船的建造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金波介绍,智能集装箱船的建造是企业产品结构向多元化、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的重要举措,对青船高端海装装备制造能力是一次全新的挑战。“在建造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诸多困难,比如在船体结构上比普通船型的装配精度、焊接质量要求更高,同时该船智能化程度高,智能化设备比较多,传感系统庞大复杂,对于船厂调试试验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
“智飞”号在即墨区田横镇女岛海区试航。
为了克服困难,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引进先进的精度管控系统,提升船体建造水平。“同时,我们调配了更多的专业人员成立项目组,进行课题攻关,设备厂商、设计院、船东与企业一起,共同解决了建造中遇到的一系列难题,确保了该船顺利建造,企业也将借此,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建造能力,助推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配置自主研发智能航行系统
据了解,2019年12月12日,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与智慧航海(青岛)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智飞”号的建造合同。2020年,青船公司与智慧航海公司精诚合作,克服疫情影响,加紧生产准备,确保该船于2020年5月15日正式开工。2021年4月30日,“智飞”号下水。随后船厂、船东、船级社、设计院多方联动,全力攻坚,确保该船在6月29日顺利实现了首航。目前该船建造接近尾声,不久将具备交船条件。
“智飞”号驾驶室
据介绍,“智飞”号作为我国首艘具有智能航行能力、面向商业运营的运输货船,配置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航行系统,具有人工驾驶、远程遥控驾驶和无人自主航行三种驾驶模式,能够实现航行环境智能感知认知、自主循迹、航线自主规划、智能避碰、自动靠离泊和远程遥控驾驶。通过5G、卫星通信等多网多模通信系统,可以与港口、航运、海事、航保等岸基生产、服务、调度控制、监管等机构、设施实现协同。
“智飞”号货仓
青岛海事局现场执法员介绍,智能船舶的探索应用是海洋强国、交通强国战略的具体实践,为保障“智飞”号海测阶段圆满完成,青岛海事局与船方保持密切沟通,提前发布航行通告,派出海巡船艇对相关海域进行警戒,交管中心也开辟独立的远程监管窗口,配合完成相关科目的测试,“在后续工作中,海事部门将加快构建智能航运监管系统与平台,为智能船舶在自主航行、靠离码头、海上应急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海事保障。”
相关问答
山东 青岛 有那几家船厂?海西湾为大型船舶、海洋钻井平台、曲轴等产品的生产基地,有北船重工、武船重工、松本造船;即墨为特种船、豪华旅游客船、油轮、集装箱船、公务用船、工程船和...
青岛 十大造船厂排名?青岛造船厂企业是创于1949年山东省造成骨干企业。青岛北海船厂又移(北船重工)始建于1898。青岛韦立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中建筑港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武船...
山东 青岛 有那几家船厂?1、青岛造船厂建厂近半个世纪,建造过3000吨、5000吨的船舶;企业始于1949年,是山东省造船骨干企业,驻有总装备部和海军装备部两个军事代表室,是唯一一家获得...
青岛 北海 船舶 重工的福利待遇怎样?青岛北海船舶重工在中国船舶重工排名是比较靠前的企业,但近年来活不是很多,效益不是很好,本科生一般会从事某个分段项目的建造主管,建造经理等,基本工资2000...
青岛 国信一号养殖船造价?造价在200万元到500万元之间,而大型工船的造价则可能达到数千万元。此外,用途也会对造价产生影响,例如水产养殖工船相对于普通工船会更贵一些。需要注意的是,...
青岛 海钓都是什么船出海?大概价位多少?一个船多少人?_马蜂窝...[回答]青岛海钓船主要是以三种船出海为主:木质渔船(出海比较稳,但是环境简陋舒适性观赏性一般,适合喜欢体验原生态海钓者)玻璃钢钓鱼艇(抗浪性不如木质...
青岛 韦力 船舶公司 怎么样?很好的公司韦立国际集团(WINNINGINTERNATIONALGROUP),目前是世界最大的铝土矿海运商,拥有新加坡运力最大的散货轮船队,现有近100艘船舶在运营,39艘为自有...
国信一号养殖船是哪个 公司 的?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2022年5月20日,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在中国船舶集团青岛北海造船有限公司交付运营.中国船舶...
我国最大的造船工业企业?造船厂排名第四:江南造船隶属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创建于1865年,造船企业十强,被称作"中国第一厂",中国民族工业的缩影,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军工造船企业。造...3...
青岛 海旭 船舶 管理有限 公司 怎么样?发展前景很好。是一家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大公司。主要从事船舶的制造和维修。还有晶科新能源和纵横新能源公司也发展的很好。发展前景很好。是一家有一定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