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亿航智能单季交付量创下新高,核心零部件实现国产化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5月20日晚间,亿航智能(Nasdaq: EH)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一季度,公司总收入达6170万元(人民币,下同),按年大幅增长178%;EH216系列自动驾驶航空器销售与交付数量为26架,较2023年同期的11架实现翻倍增长。
期内,净亏损为6340万元,相较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的净亏损8700万元和7250万元,分别收窄27.2%和12.5%。此外,公司经营现金流转正,这是连续第二个季度实现正向经营现金流。截至3月末,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存款和短期投资余额的总额为3.24亿元。
亿航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华智在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单季交付量达到历史最高,营收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一季度订单主要来自政府类客户、景区运营商和海外客户;预计第二季度总收入约9000万元,同比增长约804%,这是基于季度业务进展、意向订单转化和新增订单做出的判断。
从政策层面出发,低空经济无疑站上了风口。3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特征的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撑和保障“短途运输+电动垂直起降”客运网络、“干-支-末”无人机配送网络、满足工农作业需求的低空生产作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
目前,国内已有超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将“低空经济”有关内容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城市规划、基础建设、供应链生产制造、产品采购、场景打造、商业运营等方面展开。
其中,广东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创新城市空运、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等应用场景,加快建设低空无人感知产业体系,推进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支持深圳、广州、珠海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政府采购占比较高
今年4月,随着中国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向亿航智能颁发了全球首张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生产许可证(PC),亿航智能EH216-S成为全球唯一一款“三证”(生产许可证、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齐全的载人eVTOL航空器,这款航空器也率先迈入规模化生产阶段。
政策许可是商业放量的前提。针对1-3月卖出的26架eVTOL,胡华智表示,政府采购占比较高,海外客户占比约为23%,目标应用场景包括载人城市交通、低空旅游、物流、应急消防以及其他行业应用;第二季度又增加了来自山西、湖南、温州、珠海等地的订单,以及来自新疆、海南、广东地区的采购意向。
据透露,目前亿航签订框架协议和预订单的数量达数百架,将按计划分批转化为有约束力的正式订单,“第一季度交付的26架,均为客户的第一批订单,后续季度将逐渐增加订单转化量。”胡华智说。
运营航线方面,亿航智能在广州黄埔区、深圳宝安区和罗湖区、合肥包河区、无锡梁溪区、日本驻波等有多个UAM运营网点在建。但胡华智指出,上述网点均未开通商业运营航线,目前正在进行设施建造、试飞人员培训以及资质申请等筹备工作。
值得指出,迈过了技术门槛后,低空经济的主要挑战是配套基础设施和管理网络尚不完善,如果缺乏地面对应配置的航站楼、充电站、消费区等,以及垂类法规的进一步规定,eVTOL仍然无法飞跃城市上空。
此前,亿航智能副总裁贺天星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曾提到,地面配套设施从建设、应用到普及还需要1到2年时间,“另一个重要环节是空域立法权,驾驶的飞机掉下来了,怎么判,肇事免责如何定夺。地面基础设施、政策、立法权,低空经济真正实现商用涉及很多环节,不是单个公司就能完成的。”
现阶段,部分城市正从法治保障层面加强对低空经济的支持。以深圳为例,其出台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为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就低空空域划设及资源统筹使用、低空飞行服务管理、低空飞行活动申请等方面作出规定。
广州空港委相关人员亦表示,目前广州正在准备商业飞行事宜,有望在今年第二至第三季度为eVTOL运营商发放相关资质认证。
亿航正在与中国民航局共同制定EH216的运营标准。胡华智透露道,等待中国民航局最终出台相关程序文件后,运营商将可以按照程序正式申请运营合格证。
研发航空器超快充电池
4月下旬,亿航智能宣布与巨湾技研达成战略合作,将基于亿航EH216-S、VT-30等航空器产品,共同研发全球首款eVTOL航空器超快/极快充电池方案。
电池系统是航空器的核心部件之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航空器的航程、平稳性、安全性和运营效率。巨湾技研在超快充/极快充电池领域占据领先地位,2023年10月,巨湾技研全球首家超快充动力电池专业工厂在广州投产。巨湾技研总裁裴锋指出,这意味着公司具备了超快充电池规模化交付的能力。
巨湾技研方面表示,双方共同研发满足中国民航局适航标准以及4H标准(即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充放电寿命、高瞬间充放电倍率和高安全性)的eVTOL动力电芯、电池包、充电桩及储能系统等产品,实现超级快充动力电池储能器及其系统在亿航eVTOL航空器上的适配与应用,并开展超充桩、超充站等基础设施的共建。
据了解,相较于普通飞行器电池,新研发的低空eVTOL飞行器超快/极快充电池预计从30%到80%充电时长仅需5~10分钟,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可超200Wh/kg,系统能量密度提升超过25%;循环次数超过2000次,同时达到D0311A、D0160G等航空级标准。
“我们将重点围绕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热管理和循环寿命,优化和提升eVTOL的航程和载荷充电市场等性能表现。”胡华智提及,与欣视界合作研发的固态锂电池,以及与巨湾技研合作研发的快充快放电池,均已进入测试阶段,“新电池容量更大,充电更快更安全,将大幅提高运营效率。”
胡华智表示:“亿航EH216系列产品的零部件大部分已经实现国产化,关键核心零部件包括控制系统、电机、电池均已实现国产化供应商合作。”
汽车外企投资广州转向:从生产销售向核心研发过渡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4月9日,广州第十届国际投资年会举办。据界面新闻不完全统计,此次投资年会各区分会场共签约266个项目,金额超过4700亿元。低空经济及现代物流、汽车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均是未来重点布局的赛道。
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广州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000家,增长56.7%。全市实际使用外资73.56亿元人民币,其中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23.02亿元,增长1.4倍。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44.54亿元,增长12.4%;反映新质生产力(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经济活动)实际使用外资64.59亿元,增长31.5%。
作为广州第一大支柱产业,汽车是吸引外资巨头加码的重头戏。2023年以来,采埃孚广州技术中心总部一期全面竣工,具备核心工程技术研发能力;现代汽车海外首家氢燃料电池系统基地“HTWO广州”全面量产,规划年产氢燃料电池系统达6500套。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一路领先的外资供应商,不会坐视中国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的红利,投入资金资源的同时,也加大了智力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凸显核心研发本地化和全面供应链本地化特点。2023年,广州智能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实际外资近170亿元,占全市35%;高技术产业实际外资255亿元,增长11.9%。
截至4月,共有340多万户经营主体、4万多家外资企业、34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穗投资发展。
核心研发本地化
戴德梁行环球董事、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赵锦权告诉界面新闻,疫情之后,全球供应链有很大的变化,“经历了疫情期间的断链之后,产业布局也有所改变。以前会集中在成本低的地方,现在会分拆成不同的板块,放到不同的国家里面,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有越来越多核心研发板块放到了广州。2023年8月,采埃孚华南地区首个研发中心(中国第四个研发中心)在广州开业,并在广州开建了中国第二家汽车电子工厂。
汽车电气化和机械智能化是采埃孚当前面临的关卡。今年1月,为向电动化转型,采埃孚宣布裁掉德国总部1/4员工。
采埃孚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汪润怡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指出,研发中心注重于软件和系统的开发,涵盖了乘用车各方面的研发,包括制动、转向、底盘零部件、车身运动控制系统。此外,也涵盖电驱动、自动驾驶、主动安全系统、被动安全系统等核心技术。
电驱动是采埃孚的核心技术支柱之一。此前,采埃孚集团董事、亚太区负责人斯蒂芬·冯·舒克曼受访时提到,在中国的目标是为主机厂提供完全本地化的电气化动力总成系统,且已经成功实现采埃孚首个800伏碳化硅电驱动系统的量产。他形容在中国市场的机遇是“电驱动、智能底盘和自动驾驶领域”。
汪润怡进一步指出,广州电子工厂主要面向道路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预计明年年初可以达到量产,“2020年到2023年,我们已经在广州落户了好几百个工程师。”
销售、生产到研发
80年代开始,汽车外企开始进入广州市场。彼时,广州更多是一个销售和生产的角色。
1985年,法国标致汽车于成立了广州标致汽车公司,广州尝试通过合资合作方式发展汽车制造业。但当时标致汽车公司对广州及国内汽车市场发展前景期望不高,汽车零部件大部分采用进口组装生产方式,未能带动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发展。
自1998年本田汽车进入广州以来,日系汽车企业的相继入驻使得广州快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但也导致广州汽车零部件供应链形成较为封闭的体系,不利于非日系汽车零部件企业进入广州,对内资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辐射带动亦不明显。这一状况随着广汽乘用车、北汽乘用车、广汽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发展而有所改善。
汪润怡告诉界面新闻,跨国企业经历了一个在中国销售、在中国生产、在中国研发的变化:“过去5-10年,很多外企开始在中国研发,但一般集中在运用研发上,而明天的发展应该是在核心研发上。中国消费者对高新技术的需求极其旺盛,我们也发现很多高新技术都会首发出现在中国,就意味着我们的核心研发也应该逐渐进入中国,或者由中国来研发出这些新产品再推销世界。”
本土供应链优势
在研发之外,采埃孚也在广州拓展了采购中心,加强全面供应链的本地化。据介绍,这是全球供应链的采购中心,“为了运用好华南地区在电子、半导体、软件方面供应链的优势,是额外的一个建设。”
某种程度上,外资在广州的投资格局,是基于传统制造优势和新产业增长风口的融合。汪润怡指出,产业链上游,广州具备广汽和日系合资企业的基础,近年来汽车电子、半导体、软件和系统方面也有相对完善的供应链。
2023年6月,现代汽车集团“HTWO广州”开始全面量产。这是集团海外首家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这几年来,现代汽车集团同样也在开发和销售全品类的新能源汽车,包括BEV、FCEV、PHEV、HEV。
现代汽车集团中国区总裁李赫埈指出,HTWO广州计划今年与广州本地氢能上下游企业合作,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试点运营。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跨行业选手加码智能汽车的投资。2022年,松下集团发布了健康智能住空间、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智能制造三大在华重点事业领域。日本松下集团中国区总裁赵炳弟向界面新闻指出,这也对标广东处于转型发展期、工业转型升级的课题,近年不断加强在中国的本地研发力度。
2020年之后,松下对中国18个事业基地进行了新建和扩建,其中就包括广州番禺区和黄埔区的工厂。
2023年9月,松下电子材料(广州)有限公司新增的第四工厂在广州开发区开工投产。据介绍,该工厂主要生产的是应用于5G等通讯行业的双面敷铜板,产品可应用于通讯、汽车、手机等行业,这家工厂还是松下集团该领域唯一拥有研发中心的海外基地。
相关问答
如何看待碧桂园、美的等企业“跨界”组建口罩生产线?有朋友就在碧桂园那边工作,给你看看他们是怎么从零开始的口罩生产吧。2月10日,博智林机器人公司旗下的博方众济正式肩负起凤厂投资口罩产线、生产口罩的重要任...
国产大飞机的 制造 有哪些部件是中国 制造 ,歼20呢?我来讲讲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供应商情况。C919作为一款商用飞机,在立项之初就确立了关键部件市场化采购、全球分工协作的研制思路。因而供应商有上百家,其中的...
ESI在 制造 企业里面什么意思?ESI是在制造企业里面指早期供应商介入,是客户和供应商在产品生命周期早期阶段所进行的一种合作方式。在产品开发的初期过程中,邀请特定的供应商,参与客户的产...
中国 制造 网主要交易产品范围?中国制造网创建于1998年,是由焦点科技开发和运营的,国内最著名的B2B电子商务网站之一。中国制造网汇集中国企业产品,面向全球采购商,提供高效可靠的信息交流...
自主设计的清洁机器人获德iF设计奖,碧桂园机器人产业发展如何?以上论之,智能制造的潮流未来将快速蔓延,尤其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对生活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将大幅增长。当然,抛开疫情而论,未来无人化操作的机...
复合材料 智能制造 技术就业前景?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毕业生可以就业于与复合材料相关的汽车、建筑、电机、电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信息通讯、轻工、化工等有关企业和公司...
东风日产 广州 花都工厂的详细介绍?广州基地东风日产广州基地坐落于广州北部的花都区汽车城。花都既是珠江三角洲交通交汇之地,也是沟通珠三角与内地的桥梁和枢纽,拥有发达的水、陆、空立体交通...
有没有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让你看完想迫不及待的介绍给身边人?求分享?就一部吗?那我就要放绝招啦!这部电影也是我曾经推荐给朋友最多次的一部。当然是肖申克的救赎啦剧情简介1947年,年轻有为的大银行副总裁安迪(蒂姆...花是一...
伟创力做什么啊?伟创力是全球著名的电子专业制造服务供应商。主要为汽车、国防工业制造、医疗及科技企业制造服务。伟创力主要业务是手机电路板设计、通信工程、汽车配件制造...
中国 制造 机器人都有哪些企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世界知名的十大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在中国都设有合资公司或者销售渠道,比如发那科(FANUC)、库卡(KUKA)、ABB、那智不二越、...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