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云

智能制造产业链分析 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链图谱研究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

小编 2024-11-24 工业云 23 0

2024年中国智能制造产业链图谱研究分析(附产业链全景图)

中商情报网讯: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发展的必然趋势和主攻方向。

一、产业链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感知层、网络层、执行层、应用层。感知层主要包括MCU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器、激光雷达、RFID、机器视觉等领域;网络层主要实现信息传输与处理,主要包括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技术领域和管理软件;执行层主要为智能制造终端集成产品,包括机器人、数控机床、3D打印、增材制造装备、先进激光加工装备、工业控制装备、智能检测装备、智能物流装备等;应用层主要是通过各种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后形成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在汽车、3C电子、医药制造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图片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二、感知层

1.MCU芯片

(1)MCU芯片市场规模

在“国产替代”“芯片短缺”背景下,国内相关企业加快MCU芯片的研发、制造和应用能力,逐步完成了中低端MCU领域的国产化,并持续向高端领域渗透,我国MCU行业市场竞争力逐步提升。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中国MCU芯片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MCU市场规模达531.2亿元,较上年增长8%。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MCU市场规模将达到584.2亿元。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MCU芯片竞争格局

目前,32位MCU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市场仍以海外厂商为主,意法半导体、恩智浦、英飞凌、瑞萨电子、微芯科技5家企业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了69.50%。国内企业中,极海半导体、兆易创新、华大半导体市场份额分别为5.5%、4.8%和2.6%。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8位MCU领域,头部企业为微芯科技,市场占比28.9%。中国厂商中,中微半导体、辉芒微电子、中颖电子市场占比分别为12.8%、8.6%和8.5%,国产化率较高。

数据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智能传感器

(1)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

近年来,在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医疗、环保、消费等领域智能化、数字化需求的持续带动下,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调查与行业前景预测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增至1429.6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市场规模将增至1643.1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智能传感器重点企业布局

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优势明显的智能传感器企业,如韦尔股份、兆易创新、华润微、华工科技、歌尔股份等,其余市场参与者以中小型制造类企业为主。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智能控制器

(1)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

智能控制器是集成通讯技术、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等多种技术而成的核心控制部件。随着智能化浪潮兴起,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迅猛发展,智能控制器作为实现万物互联的基础物件,开始渗透进入生活和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智能控制器产业前景预测与战略投资机会洞察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达到3.06万亿元,五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7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到2024年中国智能控制器市场规模将达3.87万亿元。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智能控制器竞争格局

我国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形成以拓邦股份与和而泰为主的双寡头竞争格局,两者市场份额分别占比77%和13%。此外,国内领先的智能控制器厂商还包括朗科智能、振邦智能、贝仕达克等,市场份额分别占比4%、2%、1%。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激光雷达

(1)激光雷达市场规模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持续突破和升级,受无人驾驶车队规模扩张、高级辅助驾驶中激光雷达应用渗透率提升、以及机器人及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需求的推动,中国激光雷达市场驶入快车道。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激光雷达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75.9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将达到139.6亿元,2026年将达431.8亿元。

数据来源:Frost&Sullivan、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激光雷达竞争格局

2022年,激光雷达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行业竞争激烈。头部企业中,禾赛科技以47%的市场份额稳居全球激光雷达总营收榜首;图达通依靠蔚来汽车的持续出货,以15%的市场份额夺得第二名;法雷奥、速腾聚创分别以13%、9%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三、第四。

数据来源:Yole、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激光雷达重点企业

国内多数厂商在境内、境外均有布局,产品销售范围较广。目前禾赛科技、图达通在激光雷达行业的竞争力较大。具体如图所示: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网络层

1.5G

(1)5G基站数量

近年来,我国5G基站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底,全国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5G通信市场规模

中国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中国5G通信市场发展呈现创新活跃、融合加速、生态壮大的良好势头。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专题研究及发展前景预测评估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16392.7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5G通信市场规模将达到48175.1亿元。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云计算

(1)云计算市场规模

作为新技术基础设施,云计算已成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全球及中国云计算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格局研究报告》显示,在政策、市场和技术等因素的共同驱动下,202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4550亿元,同比增长40.9%,增速远高于全球增速。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增至8315亿元,2025年将增至11055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云计算重点企业

云计算发展至今已有十余年,在各行各业已得到了广泛的落地应用,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算力中枢和数字底座。《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23云计算百强企业”榜单显示,当前我国云计算实力排名前列的企业包括阿里巴巴、中国电信、华为、腾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

资料来源:《互联网周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大数据

(1)大数据产业规模

大数据产业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支撑,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全球及中国大数据市场商机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预计到2025年,我国大数据产业测算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大数据重点企业

目前我国的头部大数据企业以民营科技巨头和互联网企业为主。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发布的“2023中国大数据企业50强”名单显示,华为、中兴通讯、百度、腾讯、阿里云等悉数在列,是我国头部大数据企业的代表,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则是国企中大数据产业的代表企业。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4.工业互联网

(1)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稳步提升,有力支撑经济回稳向好。《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达到4.46万亿元,名义增速7.55%,占GDP比重达到3.69%。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总体规模将达4.95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工业互联网重点企业

“2023工业互联网企业100强”榜单显示,卡奥斯COSMOP1at、航天云网、宝信软件、树根互联、羚羊工业互联网、华为云、徐工汉云、太极股份、工业富联、阿里云、用友精智、东方国信等企业上榜。

资料来源:《互联网周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5.工业软件

(1)工业软件市场规模

工业软件是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近年来,我国工业软件发展快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全球及中国工业设计软件行业研究及十四五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272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073亿元。

数据来源:工信部、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工业软件企业排行榜

《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23工业软件企业TOP50”榜单显示。卡奥斯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居榜首,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二和第三,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大九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柏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入前十,依次排名第4-10名。

资料来源:《互联网周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6.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基础性和战略性技术。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技术创新、产品创造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形成庞大市场规模。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9全球与中国高效率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达2329亿元,同比增长10.59%,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2896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566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结构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技术主要集中在感知层面,即用人工智能模拟人类的视觉、听觉等感知能力,比如生物特征识别、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技术,而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推理、规划、学习、执行等复杂的认知智能化任务还处于起步阶段。2022年,中国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交互式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通用技术市场规模分别占比52.55%、24.90%、22.54%。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人工智能重点企业

我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众多,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当前我国现存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到166.46万余家。从龙头企业来看,“2023人工智能企业百强”榜单显示,百度、阿里巴巴、华为、字节跳动、腾讯、小米、科大讯飞、三六零、京东、医渡科技分别为我国人工智能行业前十名。

资料来源:《互联网周刊》、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执行层

1.机器人

(1)工业机器人产量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累计完成产量42.95万套。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达到43.15万套。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

工业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作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机器人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585.17亿元,2019-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5%。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至726.42亿元。

数据来源:IFR、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工业机器人重点企业

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由国外四大家族主导,国内工业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在码垛、上下料以及搬运等中低端领域。当前,机器人企业上市企业谋求全产业布局,例如,埃斯顿全产业链布局,除减速器外均自制;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减速器外购,电机开始自制。从上市企业工业机器人业务发展概况来看,3C、汽车、弧焊、喷涂等领域为工业机器人上市公司的主要应用方向。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数控机床

(1)数控机床市场规模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利好以及企业不断追求创新的背景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迅速。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调查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数控机床产业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数控机床产业规模4090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数控机床产业规模将达432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数控机床市场结构

我国数控金属切割机床产业规模最大,占比53.2%,数控金属成型机床紧随其后,产业规模占比28.5%,数控特种加工机床产业规模占比较小,仅17.0%。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数控机床竞争格局

目前,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市场总体集中度较低,竞争相对激烈。数据显示,我国数控机床市场收入CR10仅38.4%。其中,数控机床龙头厂商创世纪市占率仅5.5%。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国内数控机床厂商将逐渐向高档数控机床市场发展,市场竞争格局有望进一步集中。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3D打印

(1)3D打印市场规模

受3D打印产品逐步规模化应用和部分积压的3D打印设备需求释放的带动,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3D打印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367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415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3D打印市场结构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3D打印行业中,打印设备和打印服务的营收占主要部分,目前设备营收占比55%,打印服务占比21%。原材料和零部件分别占比16%和7%。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3D打印重点企业

随着国内3D打印企业技术的不断积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在大尺寸成型等部分领域甚至实现了反超,优秀企业不断涌现,以铂力特、华曙高科、联泰科技等为代表,综合实力雄厚,属于行业领军企业。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五、应用层

1.智能工厂市场规模

智能工厂通过人工智能将实体机器和业务流程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市场空间广阔。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全球及中国智能工厂和制造行业发展现状调研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智能工厂市场规模11686亿元。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到2024年智能工厂市场规模有望增至12854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2.智能工厂市场结构

中国智能工厂行业目前集中在智能装备的投资和应用上,占比达79.84%。其次为系统及软件,占比达15.4%,服务占比达4.7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智能工厂分布

2023年中国标杆智能工厂行业分布广泛,涵盖了电子/电器、机械装备、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能源电力、食品饮料、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等12大行业。其中,涉及电子/电器、机械装备行业的智能工厂分别有25、22家。

数据来源:e-works、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制造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情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白皮书、行业定位证明、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园区产业规划、产业链招商图谱、产业招商指引、产业链招商考察&推介会等咨询服务。

制造业升级正当时 智能制造产业链及细分产业重点梳理

中商情报网讯:智能制造本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回收利用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组织研发具有信息深度感知、智慧优化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的智能装备及智能化生产线,以达到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资源能源消耗、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的目标。

智能制造的核心构成

智能制造集软件、电子、控制、机械于一体,以智能生产终端为核心,主要由“云”、“网”、“端”三方面构成。

云,是指工业大数据及云计算。自动化设备产生的大量数据通过传感系统等路径,实现采集、反应和预测,形成可行为的大数据,帮助制造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整个闭环。

网,是指工厂内物联网及覆盖产业链整体的工业互联网。目前,国内制造业信息化升级,可采用传感器、RFID、机器视觉、人脸识别等20余种方式来实现工业数据的采集和汇总。

端,是指智能机床、机器人、传感器、机器视觉等智能生产设备,AGV、服务机器人等智能物流设备以及智能制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中长期角度来看,智能生产设备后续的竞争力取决于其对硬件与软件结合的能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制造业呈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智能制造作为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正在不断地突破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推动制造业升级。智能制造的智能化、数据化、少人化优势在疫情期间充分凸显,让国人看到其改善生产、生活的巨大潜力。

智能制造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智能制造可划分为感知层、网络层、执行层、应用层。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智能制造上游是制造行业的零部件以及感知层次的相关产品。中游是网络层的相关信息技术、管理软件等。下游是执行层和应用层,以机器视觉、3D打印为产品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智慧工厂。

智能制造细分产业链可分为:系统集成商、智能装备、工业数据库和云计算、工业成产软件、工业互联网、智能生产。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细分产业1:系统集成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指以自动化、网络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手段,以智能制造为目标,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工业软件、生产和业务管理系统、智能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帮助企业实现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的各类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总称。其中纵向集成是指在智能工厂内部,把现场层、控制层、车间管理层有机整合在一起,同时确保这些信息能够传输到生产资源计划(ERP);横向集成是指将各种不同制造阶段的智能系统集成在一起,既包括一个公司内部的材料、能源和信息的配置,也包括不同公司之间的价值网络的配置。

中国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市场受益于国家大力推动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加速细分行业渗透、制造业核心工艺技术加速突破等利好,在2018年整体规模持续保持较高增速,2018年整体规模达到1548亿元,到2021年将达2837亿元,并将有效带动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发展,加速向新一代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步伐。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中国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将呈现四大发展趋势:①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引领设备供应商及软件集成商融合发展新方向,有望成为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发展核心模式。②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依旧是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发展领先区域,其中尤以京津冀地区企业集中程度最高。③局部解决方案仍旧是市场主流,但是国内企业需要积极向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发力,力争突破国际龙头企业在该领域的行业垄断地位。④边缘智能技术加速应用将打破传统设备集中式软件集成发展思路,使边缘端设备成为集成新端口。

细分产业2:智能制造装备

智能制造装备是指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制造装备,它是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装备已经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包括关键基础零部件、智能化高端装备、智能测控装备和重大集成装备四大环节。

在国家政策推动,制造业技术转型升级等背景下,中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迅速,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2016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值规模突破1万亿,2018年突破15000亿,预计2020产值规模将突破2万亿。

细分产业3:云计算

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基石,也是智能制造的核心平台。云计算深入渗透到制造企业的所有业务流程,能够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经济、快捷地进行IT资源分配,实现实时、近实时IT交付和管理,快速响应不断变化的个性化服务需求。不仅有助于促进创造优质附加值和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提升了制造企业整体竞争力,灵活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为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制造企业实现智能制造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中国云计算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云计算的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云计算的应用已深入到政府、金融、工业、交通、物流等传统领域。当前,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整体规模较小,与全球市场规模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预计到2021年,我国公有云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119.5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细分产业4: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是满足工业智能化发展需求,具有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特点的关键网络基础设施,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兴业态与应用模式。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对未来工业发展产生全方位、深层次、革命性影响。

据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所长辛勇飞介绍,测算表明,2018年、2019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增加值规模分别为1.42万亿元、2.13万亿元,占GDP比重分别为1.5%、2.2%。预计2020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规模将达3.1万亿元,占GDP比重为2.9%,同时可带动约255万个新增就业岗位。

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国内RFID等物联技术发展处于初期。相较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在RFID、传感器等物联技术和设备产业上的发展还较为落后,如我国RFID企业总数虽然超过百家,但是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尤其是芯片、中间件等方面,目前还未形成成熟的RFID产业链。

传感器行业发展相对成熟。目前国内已有1700多家从事传感器生产和研发的企业,其中从事微系统研制、生产的有50多家,已建成三大传感器生产基地。我国传感器有赖进口,技术差距仍明显。目前全球约有40个国家从事传感器研制、生产和应用开发,其中美、日、德等国的市场总占有率较高。相比下,我国传感器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传感器技术水平偏低、研发实力较弱、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低。

细分产业5:智能生产

智能生产主要包括机器视觉、3D打印。机器视觉是一种基础功能性技术,是机器人自主行动的前提,能够实现计算机系统对于外界环境的观察、识别以及判断等功能。目前,中国的机器视觉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是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全面屏、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柔性屏等新产品乃至整个电子制造领域,对机器视觉也提出了史无前例的精度标准。为了应付层出不穷的新应用需求,工业相机的设计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由此看来,工业4.0离不开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离不开机器视觉。机器视觉是实现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必要手段,也是人类视觉在机器上的延伸。

目前,中国的机器视觉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是世界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受益于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制造业总体规模持续扩大、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政策利好等因素,中国机器视觉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据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首次超过100亿元。随着行业技术提升、产品应用领域更广泛,未来机器视觉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逼近180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3D打印技术,也称“增材制造”或“增量制造”,是基于三维CAD模型数据,通过增加材料逐层制造,将直接制造与相应数学模型结合的一种制造方法。它涵盖了产品生命周期前端的“快速原型”和全生产周期的“快速制造”相关的所有打印工艺、技术、设备类别和应用。目前,3D打印技术日渐成熟。

目前,中国的3D打印应用主要集中在家电及电子消费品、模具检测、医疗及牙科正畸、航空航天等领域,未来将向医疗、建筑等更广的应用场景发展。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33.6亿元。伴随着中国3D打印技术的相应成熟,在航天航空,汽车等行业需求将持续增加,预计2020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将近50亿元。

更多资料请参考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智能制造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同时中商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策划、产业园策划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相关问答

如何开展 智能制造 ?

我国的研究人员一直在不断寻求提高3D打印能力的技术,并在功能上增加了与其他技术的复杂层,如最近出版的“智能增材制造:当前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和未来前景”中...

智能制造 和智慧工厂有什么不同?

近年来,新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全球制造业正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为应对新工业革命下的国际竞争,发达国家不约而同地将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人工 智能制造 行业的未来?

未来,人工智能制造行业将发展出一系列智能、可变适应的高性能产品,尤其是精密仪器和测量设备,通过结合大数据分析及智能优化等工具,实现自动化控制及自动生产...

企业推行 智能制造 的目的是?

智能制造的长期目标是无人制造。智能制造能够大规模推广,关键就是按需的、高度灵活的无人制造。智能制造时代,制造行业将变成一个非人力密集的行业,而是资金...

区块链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场景是怎样的?可以应用到 智能制造 行业吗?

本文精选自【前瞻经济学人APP】作为一个面向行业用户,可以交流的资讯平台,前瞻经济学人APP提供行业深度资讯,有数据有行研报告、有实时产经新闻也有全球趣闻...

智能制造 如何落地?

智能制造如何落地?管理“人、机、料、法、环”是关键!1、人员管理生产工位终端员工自助考勤打卡,“哪里工作哪里打卡”,考勤数据更加准确,能够充分了解员...智...

东莞理工 智能制造 就业前景?

智能制造专业的就业前景一般,就业面不广。就业方向智能制造行业: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智能制造产品开发、智能产品管理、系统架构规划。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立...

智能制造 的基础和支撑是什么?

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支撑是1、加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创新,打好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坚战,构...

智能制造 与车辆工程前景怎样?

很不错。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毕业后可以从事智能产品设计及制造,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智能化工厂系统集成、信息管理、应用研究和生...

人工 智能制造 主要面临的挑战?

现阶段“人工智能+制造”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是人工智能的价值难以被准确衡量。部分细分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路径尚不明晰,应用风险、收益和成本难以准确核算。...

猜你喜欢